锐评|闫子颖:媒介视角下的个体困境与破局——以《蓝白红三部曲之红》为例(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这或许是他们对于博爱的自我诠释。在心灵日渐干涸与冷漠的时代,除了男女之爱,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一种更为宽广的爱,这是一种基本的人性需求。但基耶斯洛夫斯基并未定义博爱或回应博爱之可能,想必也无人能对此做出普适的回答。基耶斯洛夫斯基只是通过不断地呈现个体的选择,实现了对生命真我的回归。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海报 (图片来自互联网)
作为《蓝白红三部曲》的结尾篇,《红色》更多地承载着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于孤独个体精神世界的关注。在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面纱下,人们浸润在具体的生命感觉之中,而非是抽象的规范和格言。当现实向人们证明崇高的理想只是一座乌托邦,它便将人们拖进更深的虚无和现实的生存困境之中。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展现的人道主义关怀并未提供对个人生存困境的突围之法。对于生命中不可见或不可知的秘密,他并不试图揭示或破局,而是选择了再现。在对生命个体的注视下,基耶斯洛夫斯基仍然保留了人性中希望的微光。
参考文献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戴锦华:《镜与世俗神话》,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英)达纽西亚·斯多克编,施丽华、王立非译:《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年。
4.左芬:《个体伦理的生存悖论》,湘潭大学,2011年。
5.周星宇,袁智忠:《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叙事伦理——以《蓝》《白》《红》三部曲为例》,文化与传播,2019年8月,第04期。
(本文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与文化批评》2021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1年优秀影视评论”)
原标题:《锐评 | 闫子颖:媒介视角下的个体困境与破局——以《蓝白红三部曲之红》为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