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约翰·塞蒙斯:“后人类”是一种哲学寓言(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我们只是在这些哲学寓言里选择了自己倾向的部分,并将之引入我们当下的政治和道德语境里,向前推进。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
Rethinking Fodor and Pylyshyn"s Systematicity Challenge
Eds. Paco Calvo & John Symons
The MIT Press,2014-04
今天的计算机技术(包括人工智能)似乎还是以基准(benchmark)和解决方案(solution)驱动的,同时也存在来自其他学科的研究者的追问。比如,计算机科学家凯特·克劳福德(Katett Crawford)近期的ImageNet Roulette项目就将目光投向ImageNet[3]中的“人”这个饱受争议的分类, 并尝试指出其中的缺漏。在您看来,我们该如何思考人工智能领域里最紧迫的课题?
塞蒙斯:当我们讨论“人工智能”时,它的意义其实很复杂。在今天的语境下,多数人将“人工智能”等同于“机器学习”(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机器学习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向而已。人工智能领域经历过好几次浪潮,它的发展和硬件的提升息息相关。而如今机器学习的发展势头也离不开GPU(显卡)的运算能力。但我相信这一轮潮流也终将过去。
此外,有必要回到对有关“人工智能”定义的共识,如果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指的是建造与人类有同等思考能力的独立智能体,那么我对它的可能性是非常怀疑的。但如果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指的是一系列“认知义肢”(cognitive prosthetics)工具的开发,我认为是有合理性的,这些义肢将会是我们能力的延伸。比方说,人类小孩有能力做简单的加法,但如果要学习更复杂的运算,则需要一些技巧,也需要工具。这些工具就是“义肢”,它增强了孩童的认知能力。在机器学习领域,我们开发出了关于模式识别和假设生成的种种系统,而计算机是我们数千年来一直在开发的种种“认知义肢”的延续,就像古代的算盘能帮助商人完成复杂的计算一样,算盘是商人数学能力的延伸。如上所述,我倾向于将人工智能视作“义肢”而不是独立于我们之外的存在。当然,我们可以开开脑洞去想象奇点的到来,或者在我们之后存在于地球的人工智能,这本身很有趣,对这些场景的想象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的状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