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对于歌德,诗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对于荷尔德林却是生命意义的全部|纯粹阅读(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荷尔德林对他悲剧性的命运完全了解,就像在克莱斯特和尼采身上一样,悲壮的衰落的感觉很早就使他的生活升华,并在十年前就投下了清晰的影子。但这个柔弱的牧师之孙荷尔德林和另一个牧师之孙尼采一样,具有古希腊罗马式的勇气,具有普罗米修斯式的意志,要与无穷进行较量。他从不曾尝试像歌德那样把他天性中魔性的、充盈的部分加以抑制,加以铲除或加以驯服:歌德一直在逃避他的命运,以拯救生命这个无尽的、亲密的宝藏,而荷尔德林却带着钢铁的灵魂,毫无准备的仅以他的纯洁为武器迎向风暴。无畏而又虔诚的(他天性中这美妙的双重音像每首诗一样响彻了他的整个一生),他高声唱起颂歌,劝告所有的兄弟和诗艺的殉难者坚持神圣的信仰,督促他们为最高的责任英勇奋斗,为他们的使命而英勇奋斗:
我们不应否认自己的高贵,
不应否认内心的冲动,去教化
没有教养的,按照我们心中神的形象。
这高昂的代价不能偷偷的通过狭隘的思想,通过节省日常的幸福就可以免于偿付。诗艺是对命运的挑战。虔诚和勇敢缺一不可:谁要跟天空交谈,就不能害怕他的闪电,以及那不可避免的劫数:
你们诗人们!但我们理当,
在神的风雨之中裸着我们的头站立,
用自己的手抓住父亲的闪电,
给民众,以歌声作为掩护,
递去天堂的馈赠。
因为只有我们,像孩子有纯洁的心,
只有我们的手才是无辜的,
父亲的闪电,纯洁的闪电,不会烧焦它们,
深深地感动,同情神的苦难,
永恒的心却坚强不变。
法厄同或激情
噢,激情,在你那里
我们找到了幸福的葬身之地,
平静而又喜悦地,我们
消逝在你波涛的深处,
知道我们听到祈祷的呼声
带着新的自豪醒来,
就像星星,重新返回
生命短暂的黑夜之中。
斯蒂芬·茨威格
对在荷尔德林的神话中为诗人设想的英雄的使命而言,这位年轻的狂想者实际上——为什么否认这一点呢——只具有很少的诗人的天赋。这个二十四岁的人在思想和诗歌的艺术风格上都没有明显的显示出独到之处:他最早的诗歌的形式,甚至单独的情景、象征,甚至用词都是从蒂宾根神学院学习期间阅读的大师们的作品中那里借来的,并与他们有着几乎不能允许的相似性,克洛卜施托克托的颂歌,席勒铿锵有力的赞歌,我们的德语诗韵。他的诗歌主题很贫乏,只有青春的热情,带着这股热情,他把这些主题不断提高、变幻、重复,以此掩盖了他精神视野的狭窄。他的想象力也沉迷在一个模糊无状的世界里:众神、帕纳萨斯、故乡在诗中构成了永恒的梦境,甚至在语言上,“天堂的”“神的”等修饰语可疑的单调性的反复出现。更不发达的是他的思维能力,完全依附于席勒和德国的哲学家们: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