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目录学与当代学术研究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刘跃进
摘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中国社会现实,这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以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为线索,分七个专题展开论述:一是《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二是《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和《遂初堂书目》,三是《通典》《通志·艺文略》与《文献通考·经籍考》,四是《四库全书总目》,五是藏书机构目录,六是私家收藏与专题研究目录,七是中国文学研究目录等。通过这样的梳理,总结学术经验,探索发展方向,强调基础研究,所有这些努力,或将有助于当代学术研究的体系建设。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创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如何进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学术领域,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强化学术基础工作,激活传统研究方法,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中国传统学问的基础在“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等专门学问,也涉及历代职官、历史地理以及相关的文化史知识。长期的学术实践证明,目录学是从事中国传统学问研究的不二法门。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1]我们读余嘉锡先生的《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有关目录学方面研究著作已经出版很多部,有的侧重于史的线索,如倪士毅《中国古代目录学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有的更适合于应用,如潘树广《古籍索引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这里,我只是就比较熟悉且与古代文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内容略作论述。
目录,顾名思义,实际上包括“目”与“录”两个部分,目是书目,录是题解,包括叙录、提要等。表面看,目录只是书名的列罗,但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我国古籍目录,严格意义上讲始于刘向《别录》,此后是刘歆的《七略》,既有目,又有录。此后两千多年的历代官方、私家目录可谓汗牛充栋,不计其数,但大体沿袭着刘向、刘歆父子的体例而略有调整。从中国文学这一学科最常用的几部目录来说,《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与“三通”中的文献著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最为重要。当然,这几部著名的目录学著作体例也各有差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有小序而无题解。《通志·艺文略》基本没有小序和无题解,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则有题解。当然,有小序和题解的目录最为重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