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目录学与当代学术研究(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1.2 《隋书·经籍志》
《汉书·艺文志》之后的史书目录最重要的当推《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第二部重要的目录。序称:“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但录题及言,盛以缥囊,书用缃素。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辩。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4]
这部目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反映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思想及文化状况。第二,确立了史家目录四部分类的规范。从序中知道,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始于郑默而成于荀勗(只不过当时称为甲乙丙丁),《隋书·经籍志》乃集其大成,凡著录存书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佚书一千六十四部,附录佛、道二录。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古籍目录虽然曾用刘国钧、施廷镛等分类法,但终究不能取代古代四分法。第三,在《汉书·艺文志》的基础上著录各书的存佚情况。
章宗源有《隋书经籍志考证》,仅完成了史部,姚振宗的《隋书经籍志考证》则为集大成者。两书都已收录在《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6年版)中,较易阅读。现代的研究论著以日本学者兴膳宏、川合康三的《隋书经籍志详考》(汲古书院1995年版)为佳。该书最重要的价值是对原著进行版本流传的考察,包括其它书录的著录差异、各家辑录的详略情况,并且考辩其讹误。书后附有人名、书名索引,便于检索。
《隋书》以后的史志目录,价值已经远不能与上述两种相比①。原因在于,唐代以后,典籍日益丰富,而正史著录,多有缺略。如《旧唐书·经籍志》仅据《古今书录》而编,开元以后二百多年间重要作家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的作品都未著录,差失之远,可想而知。《新唐书·艺文志》根据《开元四部书目》多所订补,特别是在一些书名下间有作者小传,较有价值。《宋史·艺文志》被四库馆臣讥为“诸史志中最丛脞”者(参见《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五《崇文总目》提要)。《明史·艺文志》系根据明清之际著名藏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编成的②。清代著述极为丰富,而《清史稿·艺文志》仅收录九千余种,显然多有缺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武作成所撰《清史稿艺文志补编》在原有基础上又增补一万余种,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中华书局2000年版)著录多达五万四千余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