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家史:客家骄子──义宁陈氏之源(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克调之弟克藻(1771—1853),字西玉,号崑,例授登仕郎。克藻自幼与兄克调师事族叔陈光祖,“性聪敏,勤读书,贯通淹博,具远大志”,然“数奇,不获售”。历代陈家儿郎不乏久困场屋者,克藻在重复挫折的同时,无形中也获得了同样的“待遇”——在他人为其撰作的小传里被塑造成“慷慨有气节,不以功名得失计”的“隐君子”。克藻“乐韬晦于护仙之源,豹钱雾隐;结英奇于凤竹之屋,鸿谈座盈”。“一时士君子,往往略车笠之嫌,欢与把臂,晋接无俗客。”克藻又曾“南游闽楚,北走赵燕”,至则“览胜寻幽,题咏写怀”,所作皆“别有佳致”。与兄弟稍有不同,“才气闳博”的克藻精通堪舆之学,“登山论水”,“造葬选课”,“或称为‘黄石公’,或颂为‘青鸟子’”,故能独力返回福建上杭原籍,兴工修葺数代祖坟,并且将祖父文光公之遗骸迁葬于义宁竹塅。
克藻之弟克修(1776—1843),字兼万,号介田。“幼警敏,言笑不苟,有成人风”,“读书明大义,敬养以亲亲,笃爱以长长”,“比闾族党之间,谦尊有光,皆以长者称”。生性仁厚的克修,“慕善乐施”,“困窘者赒贷之,疾病者药石之”。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二十五年庚辰(1820),乡里两度歉收,克修与夫人张氏倾其所有,救饿殍、扶饥民,赒急难、恤贫乏,“远近咸称惠人”。恩义所及,“闾里间有宿忿积怨难排解者”,克修至,“发一二语”,双方“皆弭首蛰伏而去”。
父亲去世(1795年)后,克绳昆仲继续沿用古老的“义门家法”管理家政,督耕课读,毫不懈怠。大家庭上下协和,内外肃然,子孙“皆知绳趋矩步”。陈家成了当地修身齐家的典范。“义门陈氏”之外,自此开始有了“竹塅陈氏”的另一种称呼。
嘉庆十年乙丑(1805),鉴于“生齿日繁,度支日广”,“合而易入于奢,或者分而可从乎俭”,克绳、克调、克藻、克修四房“暂析烟爨”,“分家而未分产”;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母亲何太夫人辞世;二十三年戊寅(1818),四兄弟再次“合同商议”,“分产而定分租”。分家析产时,敦延族戚,由德高望重的族叔陈光祖主持,“将田山高低品搭,屋宇新旧均匀”,“祷告祖宗,矢公而更矢慎,凭阄拈定,式好而戒毋尤”。“二、三两房因本命与凤竹堂之龙山砂水不合住坐,以致二、三两房自愿另建屋宇”,长房克绳留居竹塅凤竹堂,四房克修分得护仙塬崇福堂,长房、四房分别补偿二房、三房建屋款若干。
至此,一切的准备似乎已经就绪,只需静待竹塅陈家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正式出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