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聊天录(12):朱嘉明领读《善的脆弱性》之前与之后的讨论(4)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在数字经济下,特别智能互联、数字货币作为新型的基础设施之下,“边生产、边消费、边分配”的形态可能成为常态。如果这个假设可以成立的话,再回到“生产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来,我特别觉得马克思讲的劳动异化的思想就有了新的意义:手段与目的的颠倒,是异化的本质。人被作为了手段,而货币、利润、剩余价值成为了目的。由此进一步颠倒了财富的观念和生活的观念。
3、效率至上的弊端,已经众人皆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也没有问题。但真正可疑的,是人的底层逻辑的问题。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建构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主义和理念论的关系问题。但这个问题太大,我感觉无从下手,特别想请您点拨一二。
我自己的粗浅认识是:单向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进步信仰之上,奠基于希伯来-古希腊文明合流的历史正当性之上。这也是韦伯所称的“祛魅”的过程。

老友聊天录(12):朱嘉明领读《善的脆弱性》之前与之后的讨论


数码资本主义能否担当从底层“拯救”这一单向度世界体系的历史使命?对此我有太多的疑虑。
此前请您解读的《善的脆弱性》一书,对我的启发是,西方文脉的底层逻辑似乎在松动,他们已经或必将面对一个“千年震荡”:至高无上的、全能的、至善的“上帝”,可能不得不面对“善恶并存”的世界本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将是一次巨大的思想动荡。
其实,从上世纪新的诺斯替文献发现以来,可以感受到西方思想界的这种极度恐慌:善恶二元的主张,是两希文脉的“死敌”,是异教徒的主张。但今天,数码资本主义似乎把这种多重可能性的世界摆在了世人面前。“技术中立”原则的破灭,可能是“价值-事实两分法”破灭的延续,文艺复兴以来驱逐上帝的后果,第一次真切地向世人警告:人类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人是否有能力在上帝缺席的状况下,拥有美好生活“的问题。
邵青:《善的脆弱性》是我到美国读的第一本书,它告诉我,人生在世,总是离不开亲情、友情、爱情。亲情难舍、友情难觅、爱情难解。其中,爱情尤为脆弱。事实上,人类在三个方面会抵抗理性规划:无法控制的事件,非理性的欲望,价值观的冲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