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孙频《鲛在水中央》:小说中的残酷并不是无源之水(2)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孙频:
《鲛在水中央》的故事背景是一起凶案,然后沉尸湖底。这样一个故事,气息必定是阴郁沉重有血腥味的,但我觉得如果淋漓尽致地写出这种阴郁血腥,只是一个暗黑的哥特式小说,读的时候神经稍微紧张一下,并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我选择用寂静的山林和世外的诗意来消解这种阴郁和沉重。把那背景处的凶杀隐匿于山川草木,云卷云舒。使小说在诗意与阴森,舒缓与紧张中渗透出一种张力。这种张力,我觉得才是小说应该追求的。另外,世外的山林代表着一种我个人的精神向往,我觉得人在这种环境里容易变得安宁洁净,而这种功能可能是城市所不具备的。挂着灯笼的海棠,巨大的杏花树,密林中的湖泊其实更像一个与尘世相对照的梦境。
澎湃新闻:
在《鲛在水中央》中几乎每一个小节后面都有古诗、词等,这在你之前的小说中不是很常见,这些古诗词的大量的运用在叙事中承担了怎样的作用?你是否也是在进行着某种尝试:即在现当代的小说中,应景出现的古典诗歌也有阐释和解读一个当代的故事的功能。
孙频:
事实上不止是诗词,我觉得在我这两年的小说里,流露出不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倾慕,这大概与年龄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能感受到古典诗词中的静美,和对人心性的养护。我在一个以凶杀为背景的小说里穿插一些古典诗词,是为了在小说中能有一层更深邃更空灵的空间,使人的精神脱离现实的地域和时间,有一种飞扬的可能。
澎湃新闻:
《鲛在水中央》中的几个主人公的设定都有一些被一再提及的癖好或者习惯,比如“我”总是西装领带、范柳亭则一定要一天三顿吃手擀面,这些被反复强调的人物硬性设定在故事中是怎样的作用?
孙频:
习惯其实可以算作是性格的一部分,也是人物的某种精神折射,内在的某种坚守和坚持燃烧的时候,散发出的光晕也许就是人物身上的癖好或习惯。主人公郭世杰在无人的深山老林里坚持穿西装打领带,是因为他怕自己会掉下去,怕自己会在孤寂中丧失作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穿固定的服装对于他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精神自救。老人一天要吃三顿手擀面则是对过去的某种恐惧,并以此种方式给予自己等待下去的希望。人物的方式变成了小说一种内在的推动力。
澎湃新闻:
《鲛在水中央》的发生地是铅矿、《天体之诗》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个废弃的工厂,近些年双雪涛、班宇等都写过工厂,曾经承载了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如今被废弃掉的工厂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也成为当代的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背景,你怎么看待关于工厂的写作?以及关于工厂的印象和观感在你的个人经验中是怎样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