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把东北作为方法(9)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戴锦华:把东北作为方法


《钢的琴》中的父亲陈桂林与女儿小元
前些年的一些大众文化作品当中的东北形象,给人感觉在东北,男的都是黑社会,女的都是性工作者,形成了这样一种刻板印象,这几年至少双雪涛他们在作品中已经完全用角色的塑造、故事的讲述,把这些东西都推翻了。
四、为什么东北作家都在书写父亲?
凤凰网读书:我们刚刚也提到了双雪涛笔下的父亲形象。想在这里引用一位文学批评家黄平在他的著作《出东北记》中的一段话:“让我们重返铁西区,站在艳粉街,在死寂的工厂的坟墓里,感受着被9000元择校费所驱赶的下岗家庭的痛苦……当代文学迎来一个让人热泪盈眶的时刻:下岗职工进入暮年的今天,他们的后代理解并拥抱着父亲,开始讲述父亲一代的故事。”
我不知道两位如何看待这一代东北青年作家集中去书写、理解乃至拥抱父亲?
滕威:我并不觉得他们跟父辈达成所谓的共识和和解。
他们确实会写很多类型的父亲,比如说为了护女儿而犯了罪的父亲,也有摇身一变,裹挟着原来的工厂资源发达了的父亲。
那一代人以为会在工厂里工作一生,旱涝保收,老有所终。就像歌里唱的“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将倾”。当他们面临自己的工厂在突然之间瓦解,面对他们人生灭顶之灾的时候,有很多人自暴自弃了;有人寻找到了新的机遇,最后摇身变为成功者;也有人想要坚守住自己前面几十年一以贯之的道德、做人的品性,包括义气,但是最后为时代所压垮。
双雪涛们写了不止一种父亲,他们没有把父亲写成某种历史当中的英雄或先知,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或值得被理解,被拥抱。
戴锦华:对我来说特别熟悉的就是《钢的琴》。
《钢的琴》导演张猛和主演王千源、秦海璐,三个人全都是东北大厂的孩子,都是在东北大院里长大。而他们拍摄这个电影的时候的那种凝聚、认同,都是基于在这样一个身份了解。

戴锦华:把东北作为方法


《钢的琴》剧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