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之秋》与《吉巴罗》:后殖民主义被重新切开的魔法血管(8)
2023-06-01 来源:飞速影视
那宛若经血汹涌的湖岸潮水,是女性伤痛与自然伤痛的合二为一;水妖被活剥时鲜血淋漓中的珠光宝气,是女性的伤痛与殖民地的伤痛的合二为一。更值得指出的是,《吉巴罗》巧妙地没有特意制造将殖民地的伤痛与自然的伤痛合二为一的特别场景,恰好是确保了另外两层融合的不被遮蔽——我们看到新大陆广袤的原始丛林,就天然地能够将殖民地与大自然结合在一起,此时正是这种不强调,才能确保“人性”在其中的不被遮蔽,才能不犯《贪婪之秋》不自觉将“自然高于人”,将反思对象推向无辜者的错误。
而这种遮蔽仅仅发生在后殖民主义反思题材的作品里吗?不,它发生在任何一类反思题材的艺术创作中,甚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对任何一件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分析之中。要知道,后殖民主义、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这三重意义在作品中相得益彰,固然指向的是当代批判理论所期待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确实将散落在各个领域的当代反思主体都统一在权力运作和对重视强弱的丛林法则的批判之下,然而我们必须进一步警醒的是,这种融合是为了让每一个单独的批判都更加有力、深切,具备更加厚重的本质力量,而绝非模糊焦点,转移话题,忽视每一个具体议题上受害者的淋漓血泪,达成某些意识形态目的。《贪婪之秋》和《吉巴罗》都是21世纪精彩的生态后殖民主义反思力作,但《吉巴罗》高出一筹,它真正提醒我们,人类犯下的殖民罪恶和生态破坏,根本要归结于这些罪恶“切开了我们的血管”,根本在于每一个实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个体真切而疼痛地在流血,在挣扎,在毁灭。
理论永远不应该是非人的,而忽略“血管被切开”的,忽略“流血”的任何看似“理性”的声音,都是非人的。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