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对话|高通孟樸:与中国车企一起“走出去”(4)

2023-06-17 来源:飞速影视
最近5年,汽车产业经历了两个几乎不相关的技术革命,一个是新能源,一个是智能网联,两者叠加所产生的发展动能远远超过以往的技术力量。网联的一个重大进展是中国主推的C-V2X成为全球车联网唯一的国际标准。V2X之所以成为国际主流,最主要是它基于蜂窝移动技术,能够实现车对车、车对城市的无线连接。高通较早地参与到国内V2X的布局,比如几年前在上海嘉定开展的C-V2X“四跨”(跨芯片模组、跨终端、跨整车、跨安全平台)互联互通应用示范中,大部分车型采用了高通的解决方案。在智能方面,很多场景和体验是从智能手机延伸而来,在这个领域,高通过去的经验积累,能够给业界和车厂带来很多新的体验。
胡春民:虽然手机和汽车对于高通来说都是智能终端,但汽车的供应体系涉及更多层次,高通的合作伙伴不仅有整车厂,还有Tier1甚至Tier2。相比于手机厂商,高通与汽车厂商的合作模式有什么不同?
孟 樸:传统的汽车厂商或许会觉得有所不同,但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合作方式没有太大的差异。原因在于传统汽车产业采用了垂直的线性供应模式。Tier2将零部件提供给Tier1,Tier1将Tier2的产品集成起来提供给整车厂。在整车厂看来,一辆汽车的2万多个零部件,是一层一层集成上来的。
而造车新势力打通了传统的线性供应模式,直接与高通这样的芯片厂商打交道,对于每一代芯片的性能和特性有着清晰的认知。在这种趋势下,造车新势力会改变传统的产业架构的供应模式,使“造车”这件事变得更加高效。
胡春民:智能网联汽车对于芯片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通第一代智能座舱平台采用28nm制程,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已经进阶到5nm制程。芯片制程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是否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未来是否会采用更高的制程去推动汽车芯片的进阶?
孟 樸:传统汽车是一个历史悠久、格局稳定的行业,其技术创新往往滞后于消费电子行业。相应的,传统的车规芯片供应商以垂直模式的IDM为主,相对缺乏制程升级的意愿和动力。
而智能网联汽车的性能和体验提升,与芯片的制程工艺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虽然汽车对芯片面积的要求没有消费电子严苛,但同样具有在单位面积实现更大算力的需求,先进制程会带给汽车诸多优势。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不再需要大量零散的低端半导体,比如一些低端的车规MCU功能正逐步被取代。因此,汽车芯片的制程工艺会继续提升,不会停滞不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