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谈《洛神赋图》: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8)

2023-07-07 来源:飞速影视
画卷到结尾时,也就是曹植和洛神离开的时候,画中忽然凭空出现了一条河流和一座山脉,切断了横幅画面的连贯性。这两个形象突兀而来,好像和前后的部分都衔接不上。我的理解是,画家在这里表现的是曹植离开了梦境——在此之前,他在洛水旁边见到洛神,两个人卷入爱情然后又分离,这整个就是一个梦境,一个幻景。所以当二人最后离开洛水的时候,画家有意用一条山水的沟壑切断了时空的连续,前面描绘的场景于是成为一个消失了的梦境,一个追忆的对象。山水在这个画面中起到很多作用,它不光是描写地理环境,也是叙事和感情的组成部分。

巫鸿谈《洛神赋图》: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传)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局部
像《洛神赋图》这样纯粹表达男女感情的作品在早期中国美术里不多,但在文学里则有很多,而且出现得很早,可以一直追溯到《离骚》,以及之后的《高唐赋》《神女赋》,《洛神赋》是由此一脉相承下来的。到了南北朝时期,《玉台新咏》这类的宫体诗中也有不少是表现男女之间爱情的。
美术领域里这类题材的发展比文学作品滞后,这是因为早期美术作品主要还是为礼仪和政治服务的,功能性很强,宫殿和墓室绘画中表现的多是忠臣、孝子、列女这类题材,用绘画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在当时还是一个新现象。
所以《洛神赋图》也代表了表现这类新主题的绘画的独立,它不再从属于礼仪建筑,也不是放在棺材或庙宇里。与之有关的一个更大的现象是绘画这门艺术走向独立。在西方美术史中,绘画从建筑和教堂中脱离出来,变成了架上绘画,而中国的情况是卷轴画脱离了礼仪美术,自成一统。这个艺术革命在中国发生的时间要比欧洲早得多。卷轴画更适合用来表达画家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它的功能是不固定的,当然可以表达政治或宗教的内容,但它已经是一种更为个人性的绘画形式。

巫鸿谈《洛神赋图》: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