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中国(3)

2023-07-14 来源:飞速影视
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卷入了这场论争,有人觉得男女不妨统用“他”字,另有人主张推广使用“她”字,还有人建议改以“伊”字来指称女性。在最初的两三年间,“又基本以主张‘伊’字的人略占上风”(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第四章《“她”字存废的论争与“她”、“伊”二字的竞逐》,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周译《卖火柴的女儿》刊登之后不久便受到许多关注,先后被《时事新报》(1919年3月21日)和《广益杂志》(第30期,1922年)转载过,只是前者将原译文中的“他女”统一修改成“他”,后者又将其全部替换为“伊”。另有一篇译者署名为“悟生”的《卖火柴的女儿》(载1922年11月22日《国风日报》副刊《学汇》第41期),其实不过是掩人耳目,完全将周译本攘为己有,但全篇又都以“她”来指称小女孩,倒是颇有些先见之明。
至于周作人自己,对这篇译作无疑也非常满意,相继将其收入《点滴》(北京大学出版部,1920年)和《空大鼓》(开明书店,1928年)这两部个人译文集,却又不动声色地将原先使用的“他女”字都改成了“伊”字。这两本书也收入了斯特林堡的那篇《改革》,周作人对译文也做了同样的处理,并径直删去了开篇那段讨论女性代词用法的题记,显然已经毅然舍弃了原先的主张。

杨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中国


1923年颁布实施了由叶圣陶负责起草的《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收入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编《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商务印书馆,1925年),附录的《略读书目举例》另由胡适拟定,其中就列有周作人辑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点滴》。书中收录的这篇《卖火柴的女儿》,因为小主人公与学生年龄相仿,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此后各类教材编纂者青睐的对象。就在这一年6月,由顾颉刚、范祥善、叶圣陶编辑,胡适、王云五、朱经农校订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23年)率先选录了这篇童话。此后约二十年间,陆续又有朱剑芒编《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国文》(世界书局,1929年)、赵景深编《初级中学混合国语教科书》(北新书局,1930年)、周予同等编《新学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国语》(商务印书馆,1932年)、姜亮夫等编《初级中学北新文选》(北新书局,1932年)、石泉编《初中师范教科书初中国文》(文化学社,1932年)、罗根泽等编《初中国文选本》(立达书局,1933年)、贾英编《少年文选》(乐华图书公司,1936年)、胡杰编《作文法讲话》(艺文书店,1943年)等二三十种教材和读本,不约而同都将其作为范文。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