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中国(23)

2023-07-14 来源:飞速影视
赵景深《安徒生童话里的思想》叶君健晚年一方面继续改订润饰自己的译文,另一方面则尝试做一些评议赏析,来帮助读者理解其思想主旨和艺术特色,而他本人也努力尝试着挣脱思想上的种种禁锢。在《安徒生童话选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中,他精挑细选了十九篇作品,而将《卖火柴的小女孩》列为压阵之作。在该篇所附《简析》中说,安徒生是为了安慰读者才安排小女孩跟随祖母升入天堂,“但这只是一个希望。真正的‘光明和快乐’得自己去创造。上帝是没有的”,语气和措词明显都舒缓婉转了不少。该书《前言》对安徒生作品里屡屡出现的“上帝”还做过一些细致的解读,可供进一步比对参证。他认为安徒生所说的“上帝”其实就是“‘真、善、美’的化身”,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宗教里崇拜的偶像;安徒生非常关心人间疾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希望‘上帝’能解决这些问题”。
不再居高临下地斥责批判,更没有阶级斗争之类的僵化教条,而代之以早年令他格外沉醉珍视的“真、善、美”,并用来替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上帝”辩护正名。到了《新注全本安徒生童话》(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里,叶君健对自己的评析又做了大量修改增补。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虽然大体维持此前的意见,不过引人瞩目的是,将开篇很简略的一句“这篇童话写于1846年”(《安徒生童话选析》),扩充为“这篇童话发表于1846年的《丹麦大众历书》上”;在最后又迻录了安徒生的一段创作自述,即在旅行途中接到出版商的邀请,“为他的历书写一个故事,以配合其中的三幅画”。关于这篇童话的创作缘由,周作人在翻译时就在篇末识语中根据安徒生“自撰的童话年谱”有过明确交代,稍后张友松还从其自传中摘译过《安徒生童话的来源和系统——他自己的记载》,不过这些作者自述一直遭后人忽视。
叶君健旧事重提,或许未必是刻意之举,但也确实促动读者对前人围绕这篇作品主旨所做的各种诠释加以必要的检讨和反思:安徒生当初是为了满足这一特定需求才创作了这篇童话,又将故事发生的时间精心安排在辞旧迎新的那一刻,难道真是意在“揭明贫富阶级底悬殊”(许钦文《卖火柴的女儿》),甚至是为了“对于不合理的阶级社会发出严正的抗议”(叶君健《童话作家安徒生》),抑或“只是一种空虚的思想,从未握住过现实”(徐调孚《丹麦童话家安徒生》)?小女孩最终在街头冻毙,在旁人看来确实悲惨不幸,很容易联想到“其中乃蕴藏着至深至厚的悲悯”(郑振铎《文学大纲》),然而在笃信“仁慈的上帝是世间万物的万能主宰”(安徒生《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傅光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的作者心中,这样的安排究竟是为了表明自己已经“对上帝失去信心”(叶君健《童话作家安徒生》),还是另外蕴含着更特殊、更重要的意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