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章太炎学识的取舍(15)

2023-07-21 来源:飞速影视
这段叙述,看到了问题的核心。联想起章太炎、梁启超到鲁迅的思想演进,方向不同,但有时候纠缠着相近的东西。鲁迅从学术思想中走到文学的写作中,与章太炎等学人的指向大抵是一致的,即以佛教资源而言,鲁迅觉得仅仅拘泥于此,大约还是一个问题。尼采、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夏目漱石等,也在解析着存在与本质的难题,与古老的佛学比,一些经验是更贴近今人。他在新文学的翻译与写作中呈现的佛性,是把章太炎、梁启超的某些概念活化为现实的鲜活的精神形态。

鲁迅对于汉字的特点别有心解,有许多地方是受到章太炎的影响无疑。他研究汉字结构与形体之变,其实与审美的感受有关,由此进入文学的领域。《汉文学史纲要》,开篇就从文字谈起,由文字而文章,将汉语书写的发生与发展,作了一种推测性描述。汉字出现,有各种传说,鲁迅以为“文字成就,所当绵历岁时,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34]。这个推论当是对的。由字而文,乃是一种发生学的话题,鲁迅的叙述,显然也有人类学的影子在。他说:
连属文字,亦谓之文。而其兴盛,盖亦由巫史乎。巫以记神事,更进,则史以记人事也,然尚以上告于天;翻今之《易》与《书》,间能得其仿佛。至于上古实状,则荒漠不可考,君长之名,且难审知,世以天皇帝皇人皇为三皇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降及轩辕,遂多传说,逮于虞夏,乃有箸于简策之文传于今。[35]
可见,鲁迅眼里的文字,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有特别的审美意义。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鲁迅以为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36]。鲁迅喜欢抄碑,对于字体有特别感受,故行文中三美俱在,其中之乐,自在心中。但汉字的伟大,还因为其表述的丰富性。词语间有无数种组合,意象也是不同的。所以,研究文学,不能不从汉字特点说起。谢无量《大中国文学史》以及后来的傅斯年《傅斯年讲中国古代文学史》讨论古代文学,也都不得不谈汉字的特征导致的文学的特殊性。但章太炎研究文字学,视野则比鲁迅等人要宽,看他的《小学略说》《史学略说》,涉猎问题更广,经由文字看文章是一种思路,还可以借此考察民族史之问题,即历史的原貌如何。朱希祖就认为,章太炎的史学成绩,也有文字学的功夫在,语言与文字也是解开历史之谜的参照:
语言文字,与史同其功用,实即史料所丛聚。凡史家所漏略不能记载者,语言文字皆保存之,而可以补史之阙。此意先师虽不明言,然于谈论之际,尝流露此意,引而不发,以待后人之精研。例如吾国古代文化,近代史家以为发源西方,历史遗传,亦多记载西北,而文字之诏示,则凡货贿之物,皆用海滨之贝,则东南文化波及西北也。吾国人种,自称曰夏,史家记载,不言其故,而文字诏示,则夏为中国之人,故其字象人形,首与四肢皆具(见说文)。而南方曰蛮,其字从虫,东南曰闽、西南曰蜀,亦然,北方曰狄,其字从犬,东北曰貊,从豸,长脊兽也,皆不以人类视之……大雅文华,迥不相牟,此种族之历史也。[37]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