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章太炎学识的取舍(16)
2023-07-21 来源:飞速影视
由文字而文化史、而艺术史,是民国学者学术思路里的一种特别现象。章太炎以此讨论各种文化现象,是有积极的学术意义的。
汉字虽有许多优点,但繁难的形态对于百姓来说还是一个接受的难题。民国初,关于汉语的注音与拉丁化被提到议事议程。1913年上半年,教育部召开过几次读音统一会,讨论字音、音素、字母诸事。关于字母的方案,看法不一,黎锦熙在《国语运动史纲》回忆说,方案就有偏旁派、符号派、罗马字母三派。“终于依据浙江会员马裕藻、朱希祖、许寿裳(都是章炳麟的学生——原注)、钱稻孙及部员周树人(鲁迅——原注)等之提议,把审定字音时暂用之‘记音字母’正式通过,此于前三派都无所属,可称为‘简单汉字派’,而创其例者实章炳麟也。”[38]林辰在《鲁迅与注音符号的制定工作》认为,这是彼时一种折中的方案,还不能解决拼音化的问题。但章太炎的语言学研究引发的变革,是章氏自己也未能料到的。
黎锦熙
章门弟子中对于汉字改革多有热情,钱玄同大概是最为激烈的一个。他虽然研究音韵训诂,但对于汉语拼音化的路是认可的。他的语言学研究,有革命的意味,这是谁都知道的。在《论注音字母》里,钱氏曾解释了“读音统一会”为何选择了章太炎的思路,认为不过是一个过渡的方案。本来,应当“特造新符号”和“取罗马字母来标中国音”,但在那时候不易操作。不久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一文,钱氏提出了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的思路。[39]这些看法不是简单的虚无主义,而是从汉字研究中得到的一种看法,未尝没有学术价值。不过,文字与语言,乃历史形成的,还有社会惯性的力量,学者要变异其径,也非容易之事。我们看章太炎对于拼音字母问题的看法,则感到其间可操作的空间还是有限的。
与钱玄同比,鲁迅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考虑得更为宽远。已经不再仅仅是从音韵训诂的层面展开讨论,而是带有文化发生学的意味。1934年,他在《申报·自由谈》发表了《门外文谈》,较为系统地谈了对于汉字与大众语的问题。他采取《易经》的观点,认为汉字不是一个人创造的,而是由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一点点形成的。鲁迅在文章中强调,写字就是画画,有感知方式、认知逻辑在里,其思路与章太炎《小学略说》仿佛。不过章太炎的解释是精英士大夫式的,文字乃天才的发现,学者的气味浓浓。但鲁迅借用了人类学的观点,又受左翼思想影响,从大众层面思考汉字的来龙去脉,就水到渠成地说出,汉字改革的必然,大众的方便才是硬道理。不久,在《关于新文字》中,对于语言文字的看法不都是技术的问题,而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40],就不是纯然的学者态度,而是左翼思想的表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