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章太炎学识的取舍(18)

2023-07-21 来源:飞速影视
周氏兄弟与章太炎的差异,实在有代沟的因素,也有知识结构的制约。从外国近代文学看,用的不都是古语,日常性语言是大行其道的。不了解俗语以及大众生活,一味复古,就变成了绝学,章太炎自身隐含的危险性,鲁迅不是没有看到。
鲁迅对古人的理解,有来自书本的,有据考古的资料的。还有一种,确为章太炎不同的地方,就是据日常生活经验,推论古人与古文化的流脉。鲁迅谈学问,有严肃的文本,比如《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还有不那么正襟危坐的文章,虽然也是讨论古代文化,却有小说家的想象,然而也不离学问的本路。这是章太炎所不及的地方。
喜欢考古学与人类学,是周氏兄弟与同代学者不同的地方。这些新的视角补充了先前学者的不足。周作人还在书本的层面思考问题,鲁迅则深解世道人心,民情与民意,以及国民心理的特点,是鲁迅最为见长的所在。《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学匪”派考古学之一)》是一篇很聪明的文章。从出土文物看女子缠足的年代,又从《朝野佥载》得知唐代的“利屣”,都是一种极端的选择。何以有这样的极端性?中国古人不是大讲中庸么?可见讲中庸,也是我们的祖先不中庸的缘故。这个逻辑延伸下来,鲁迅说,孔子是有过胃病的,因为“割不正不食”,可能是消化不良的缘故吧。[42]鲁迅又据周游列国的材料,深味颠簸之苦,其结论也并非怪异,我们自然觉得不乏新意。章太炎大约不会做这样的文章,因为过于幽默和搞笑,文不雅驯也是有的。
而鲁迅非同寻常的地方恰在此处,这是现代人的感觉,远非别一类人可以比肩的。
可以说,鲁迅的思维方式是颠覆了象牙塔的模式的,也就看到了纯粹学者所看不到的东西。学者在书房里思考问题,自有专业精深之处,但作家思考的是人生问题,那是学者遗漏的地方。比如日常的生活,章太炎就关注有限。鲁迅就是在日常性里,发现中国文化性格里的问题。在不同层面,有时结论惊人的相似,有时则略微相左。学者固然可以看出作家、文人的浅,而作家也能够发现学者的悖谬处。三十年代,鲁迅在《名人和名言》中,就直接说到章太炎,意思是不可将其语录看成箴言,名人的话是有限度的,没有这样的限度,则定会存在问题的。

鲁迅对章太炎学识的取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