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传人汤发周分享,中国文人山水画之中,孤隐的深层意识是啥(2)

2023-07-21 来源:飞速影视
(宋) 马麟 夕阳山水图 绢本设色
纵51.5厘米 横27厘米 〔日〕根津美术馆藏
一、 文人阶级的分化与崛起
中国早期的绘画发展与西方绘画一样,在进入有文字的历史时期之后,都是以人物画为主,一方面作为政治教化的宣传,另一方面,则做为宗教信仰的强化与传布,对自然风景的表现相当少见。但是以描绘自然山水的视觉表现而言,在东汉时期的画像砖与壁画上面,就已经看到萌芽的曙光。中国的人物绘画从唐代开始,就已经不再是一枝独秀的画种,原本搭配人物绘画的点景山水比例降低,纯然描绘自然山水画的比例愈来愈高。唐代文献记载,其时以释道人物绘画为主,其次是禽鸟,再次之,才是山水画。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台屋木次之。”依照目前资料来看,标榜隐居的王维、卢宏、项容山人都以山水画著称。唐代显然已经是山水画的萌芽期,至少在唐代,中国已经出现独立的山水绘画,远远早于西方表现自然的风景画。
以表现自然的风景画迟至十六七世纪才出现在西方绘画之中,比起中国在二至三世纪就已经出现以山水为题材的绘画要落后八百多年。随着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描绘自然风景的绘画才从单纯作为人物画背景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种。
中国这种逐步以山水画为主流的现象,似乎与文人阶级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人阶级自古有之,但是初期隐身在贵族与仕宦阶级,随后逐渐从贵族、世家望族与仕宦阶级之中分化出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中原大乱,许多贵族世家与仕宦阶级逃往南方避难,一方面休养生息,一方面以诗词文学与书画艺术自娱,王羲之、陶渊明、戴逵等人即最佳例证。

齐白石传人汤发周分享,中国文人山水画之中,孤隐的深层意识是啥


(宋)夏圭 洞庭秋月图 绢本墨笔
纵189.6厘米 横108.9厘米 〔美〕弗瑞尔美术馆藏
二、 山水画源于魏晋山林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互相倾轧,争权夺利,朝代更迭。在南北朝时期,北方为胡人政权所占据,许多南迁的汉族知识分子对于家国政事的灰心丧志,导致其生活的重心不再聚焦在政治权力的争夺上,而避世于谈玄说理,求佛论道,寻求安身立命的心灵故乡。隐士的行为愈益普遍以后,在佛道思想的盛行之下,已经无所谓“避”的问题,而只是为了隐逸而隐逸,好像隐逸本身就有它本身独特的价值与道理,隐逸本身就是高尚的行为,是一种合乎自然的逍遥人生观,并不必定有其外来的因素,不但没有不满和反抗现实的意味,而且似乎就已经与现实无关,也没有“存身以待时”的思想,只单纯地剩下“追求玄远,重视超脱”的心灵冀求。隐逸是追求生命的自适与心灵的净化与安止,戴逵道:“然如山林之客,非徒逃人患,避争斗,谅所以翼顺资和,涤除机心,容养淳淑,而自适者尔。况物莫不以适为得,以足为至,彼闲游者,奚往而不适,奚待而不足?故荫映岩流之际,偃息琴书之侧,寄心松竹,取乐鱼鸟,则澹泊之愿,于是毕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