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论学术合作(3)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但在当时,在弗兰克·陶西格(Frank Taussig)、戈特弗里德·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和雅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的阴影之下,那是异端邪说。我回答:“是啊,你说得对。把它写出来吧。”他就动手了。但有困难也有惊喜,他常常与促成此事的保罗·A.萨缪尔森讨论这些困难和惊喜。在旁边指手划脚的人不应成为论文作者,在脚注里致谢就足够了。但施托尔珀是格外有良心的人。他宣称,要是没有我的名字作为合著者,他就不发表这篇论文。我不希望论文流产,因此做出了让步。
剩下的就是历史了。最佳期刊的最佳编辑,拒绝了此文(别处详述)。此事见证了罗伯特·K.默顿(Robert K. Merton)所说的科学史上的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
大体而言,我已得到太多的荣誉,而施托尔珀得到的却太少,真正内行的意见除外。如果甲、乙两人在同时收获相同的发现,而乙是较多产者,那么甲将得不到应得的50%荣誉。(怀特海和罗素的合著呈现了同样的现象:伯特兰·罗素作为逻辑学家的名气超过怀特海,因此他俩合著的《数学原理》常被称为罗素的《数学原理》。罗素曾就此事,写文章责怪凯恩斯。)
在此提一下我1939年那篇关于“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间的相互作用”的经典论文,并不算离题。该文是独著,只用一个下午写就,立刻给我这位年轻的经济学者带来了国际声誉。然而,就如我日后在出版物中解释的那样,萨缪尔森只是在纠正他敬爱的导师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美国的凯恩斯”)著述中微不足道的数学错误而已。其实主旨和汉森的模型完全相同,只是包装了一下,更一般化,用数学解释了一遍。常有这种情况,较年长的学者,在助手们完成的论文上挂名,还当第一作者,这种慷慨的反例值得特别注意。有机化学界有位红人,每年大概与20名后辈作者,联名发表多达50篇论文。我曾问已故的MIT化学家约翰·希恩(John Sheehan,青霉素的合成者),他的作者们如何排名。他回答说:“我过去常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但那骗不了任何人,而且会让文献引用变得更加混乱。
因此,现在就署成‘希恩和史密斯’‘希恩和琼斯’,‘希恩和汤姆、迪克以及哈里’。”我问他:“你认为那样公平吗?”他抢在肯尼迪之前回答:“生活公平吗?[肯尼迪总统有句名言:“生活从来都不公平,也永远不会变得公平。”——编者注] 再说,我还有个不切实际的希望,希望所有的不公,最后能全都扯平。年轻时得到的荣誉太少,到老了又得到太多。”但英年早逝者怎么办?还有那无可避免的社会金字塔,只有少数人能留在顶端,那又怎么办?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