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及三代之祖与泰山、蒙山的渊源(33)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文字也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图像文字,在莒县陵阳河遗址发现了20多个,这与黄帝大臣仓颉造字相吻合,而同时期仰韶文化的半坡、姜寨遗址所出土的多种符号则还未形成文字。李学勤认为:“大汶口文化陶文要比其他史前文化的陶器符号更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尊上,还发现了祭祀太阳神的文字: ——上为日,中为火,下为山,唐兰释为“炅”,意为在大山燔柴祭日;笔者释为远古柴望或封禅的祭文,即阴阳交泰的“岱”的原始图像。
军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时期,在频繁的战争中诞生了阶级与国家。《山海经》言蚩尤“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铸刀造戟,首将铜兵器用于战争;神农以石作兵器;少昊之子般作弓矢;后羿是神射手,为矢加上羽尾,“乘风而疾也”,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都得到了证实,证明山东大汉英勇善战由来已久。
《淮南子》说“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大汶口人和龙山人确实流行口含石子及拔牙、凿齿的习俗。《五帝本纪》:尧时“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包围了高山)襄陵(漫上了丘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山海经·大荒北经》:“禹湮洪水,杀相柳,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龙山城子崖遗址的文化堆积层中有一层薄沙,下为早期居民住宅遗址,上为黄土,这正是洪荒年代逼使东夷人西迁的铁证。黄帝时的神医曾执砭石针刺治病,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了玉砭石。
东夷人为了开发新领地,从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时期,“把海岱文化的基因带往中原,促进了中原早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些基因作为遗传因素流到了夏文化、商文化里头。”59中国社会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高广仁在《海岱文化对中华古代文明形成的贡献》60中指出:“大汶口文化中期之后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在黄河、长江两河流域诸文化中居于领先地位。进入龙山文化时期,各史前文化得到迅速发展……纵观公元前第三千年间,海岱文化对经济生产至少在制陶、制骨可能还有金属工艺方面,对中国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墓葬制度某些意识形态,可能还有原始文字刻划方面,也为夏、商文明的出现做好了准备,成为某些文明因素的直接来源。”在整个龙山文化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团结中原各族,融合西戎北狄,共同创造了三代文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河南许多地方发现了众多的墓葬与本地迥然不同,随葬品均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所谓夏代“二里头(河南偃师县)文化”中也有大量典型的东夷文化因素,这就是大汶口人西迁的踪迹,是东夷华夏文化的延续和发扬。考古学家俞伟超在《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衰变的奥秘》61中说:“4000多年前我国曾发生一次延续若干年的特大洪水,黄河、长江下游受灾尤重,一片汪洋……若再度发展文明,只能待洪水平息后方可逐渐恢复。据现有发现,在黄河下游地段,大体是到岳石文化后期,这种文化方从鲁西南一带由西向东地有明显进步,而至商代后期,商人又曾远征至山东昌潍地区,加快了那一带重新发展文明的步伐。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则要迟到西周至春秋时期,才由另一些吴越等族群重新发展起了具有相当高度的文明。”(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