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和身份谜题:中国乐队的“本地化”之路(3)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野蛮生长”和身份谜题:中国乐队的“本地化”之路


唐朝乐队因此,中国的独立音乐人们曾经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因为小众的文化环境得以安静、自由地“圈地自萌”、“野蛮生长”——这样封闭小众、独立生发的原生态局面是独特的,在乐队文化的起源:20世纪下半叶欧美国家大致是不存在的。这使得对国内乐队和音乐进行“本地化”的动机大多是自发的,他们的生存和创作环境相对缺少商业消费文化的裹挟,也因为观众群体本身的小众性质,如果不是因为个人喜好和艺术创作的偏爱,“本地化”并非乐队创作和发展的必然路径。中国乐队并非因为“来自中国”就一定要“中国化”。中国乐队的“地域本土化”
如果以“中国化”的标准来评判,那么国内存在数量众多的“非本地化”乐队创作。颇为流行的北京乐队“后海大鲨鱼”早期创作的都是纯英文歌词的歌曲,曲风和表演风格都有向欧美朋克乐队学习的痕迹。像早期的后海大鲨鱼(随着乐队的逐渐流行,乐队逐渐转变风格,并创作出多首中文歌词的名作)这样近乎100%拒绝“本地化”,试图制作纯粹西式摇滚音乐的乐队,至今还有不少活跃在地下音乐的舞台上。
这样的现象在一些细分的音乐风格里更为突出,如在重金属、歌特暗潮、电子音乐领域里,没有“本地化”尝试的作品是国内乐队的主流。当然,尽管这些国内乐队从作品本身几乎看不出“中国”的印记,但其发展和创作的背景历程还是有其“本地”印记可循的:比如纯英文歌词的重金属乐队“萨满”,他们的音乐在北欧重金属、旋律金属的基础上常有对草原民族传统音乐、凯尔特民族音乐等异域文化元素的运用和借鉴,导致听众很难想到这是一支来自长春的乐队;但实际上了解国内乐队文化的听众会指出,国内多数重金属乐队都来自于老东北工业区,萨满的创作与传播过程也完全离不开本土地域的特色氛围,一如戏称萨满为“长春凯尔特民谣乐队”;北京、上海等地也活跃着大量以当代艺术和夜店为活动中心的电子乐、后摇创作者,他们无论是音乐语汇还是文本处理上,都因为城市文化的导向和受众的审美口味,趋向较为纯粹的国际化——歌词英语,大概率是因为听众和创作者都觉得乐队的风格和作品要“原汁原味”,一如当代青年对译制片的集体厌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