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在成都古城发现平民历史的连续性(5)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王笛根据在观音阁茶楼拍下的照片绘制的画
从《街头文化》到《茶馆》等一系列作品中,我反复试图论述的是,有很多我们视为已经消失的“传统”,其实仍然以某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一个商业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总是容易盯着那些变化了的东西,却常常忽视了文化的连续性。而这种连续性,恰恰需要深入生活的细节之中和接触具体的人才能向我们显现出来。
02
茶馆所代表的慢节奏生活的独特价值
新京报:在围绕茶馆展开的一系列研究中,感觉茶馆就像是一个微观的世界,但它能够折射出更宏观的一个区域的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觉得茶馆所代表的这种西南地区的地方文化呈现出什么特点?
王笛:的确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在《那间街角的茶铺》中,花了不少篇幅讲生态的问题,包括地理、交通、水源、出产等等因素,都塑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模式,所以我在书中阐发了“成都茶铺多的最根本原因是生态”的观点。
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成都媒体发表不少文章批评所谓的“盆地意识”,这个词本身其实带有贬义。当时的人们大概认为,成都人思想保守,生活节奏太慢。同时认为,茶馆吃茶本身象征的这种闲逸,也是消极的,不利于现代化的。当时文化精英们习惯拿深圳速度作对比,认为成都人身居内地,目光短浅,不思进取。
其实,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城市的文化没有“自信”。但是有趣的是,成都普通人其实以这种文化为自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衍生的社会问题增多,曾经的批评者逐渐发现了这种慢节奏生活的独特价值。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的并不是怎么给生活提速,而是怎样让自己生活的压力更小一些,所以成都的精英管理者们也不再因为这种文化而感到自卑,而是有意识地去推动享受生活这样的一种理念,打造一个宜居的城市形象。
《那间街角的茶铺》,王笛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新京报:你提到的这种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现代化的乡愁”。人们承受着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过重的压力,于是开始想念那个“前现代”、“传统”年代的生活方式。你的书中常常也流露出这种情绪,甚至也有书评人认为你在看待茶馆生活乃至袍哥这种帮派组织时,都有“美化之嫌”,你对此如何看?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你对现代化进程有着怎样的态度?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