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赓续③|余华:提笔,回家(6)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
功成名就的余华,也时常看到网上对他作品的种种评论。比如有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写一个“不入流的旧时代”。
对此,余华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执着。“对文学来说,没有一个时代是旧的,没有一个题材是过时的。”
从故乡,走向世界。
“《文城》只是我作品中的一部,不是最后一部,我只是想写写《活着》之前的故事,只是想把二十世纪都写到,这算是我的野心。《文城》出版后,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说我离开了当下现实,进入了写作的安全区域。我说下一部小说就会回到当下,《文城》在《兄弟》和《第七天》之前就动笔了,只是一直没有写完。对作家来说,没有一个题材在写作上是在安全区域,表现当下有风险,因为当下还没有形成共识,人们各抒己见;表现过去也有风险,过去虽然已有共识,但是充斥了陈词滥调,要在过去里表达出新意,就会有争议。”
从《活着》到《许三观卖血记》,到《兄弟》,《第七天》,余华一以贯之地保持着他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他关注底层生存,无论是大的江湖还是小的江湖,他始终关注着人性的江湖。他的第一份职业牙医让人张大口腔,照见细部,余华的笔触也是细腻而又精准。
在《文城》中,读者们似乎看到,余华让中国传统美德回归至小说主体,我们看到男主人公林祥福坚忍不拔的寻女记,这一路的江湖险恶,又有情有义有胆,男主林祥福和周边人物如顾益民、陈永良,还有“和尚”等的“仁义礼智信”似乎都在呼应着中国传统美德,他们人性的光辉得以彰显。
事实上,写完了《文城》,余华曾经的文学“野心”,已经通过几部“大部头”实现了。
从《文城》的清末民初始,至《活着》的时代,一直写到《许三观卖血记》的五六年代,至《兄弟》开始的六七十年代至80年代后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写到《第七天》发生新千年,下一部,将是写当下生活的长篇小说。余华在出版《兄弟》后曾经感叹说,“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