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敏|鸦片战争时期的“汉语三剑客”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19世纪是英国战胜法国称霸世界的世纪,此后英国急于向东方扩张,目标是大清帝国。其时英国工业革命早已完成,向北美、非洲、印度、东南亚的殖民扩张也无法消化其新产能。中国庞大人口数量所形成的巨大市场,以及广袤无边的领土和富饶的资源,自然引起这个世界霸主的垂涎。不少英国人以英国强大的国力为后盾,为实现各自的梦想纷纷奔赴中国,教会人士和商人是来华急先锋,他们积极学习汉语,逐步形成一股潮流。鸦片战争时期,有三位学习汉语的西方人——郭士立、罗伯聃、马儒翰,成绩骄人,声名卓著。三人同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华西人中的汉语佼佼者,笔者借用法国大仲马小说《三剑客》之名,谓之“汉语三剑客”。其中罗氏、马氏均为英国人,郭氏虽是普鲁士人,但毕生为英帝国服务,并先后与三位英国女人结婚,说他是半个英国人也不为过。三人相互之间关系密切,风云际会于鸦片战争这个历史大舞台,最终都葬身于中国。
本文拟论述他们三人的在华活动,举凡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和过程,相关的经商、外交、著述、译作、办报、办学等活动,以一窥19世纪中叶中英关系大背景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面貌。
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中文名又译作郭实腊、郭实猎、郭施拉、居茨拉夫等,出生于普鲁士波美拉尼亚省皮里茨镇。小时候上了5年学就当了工匠学徒,18岁时,得到国王威廉三世的资助,进入柏林一所神学院学习,期间学习了英语、荷兰语等。1823年毕业,应募前往荷兰鹿特丹神学院深造,准备前往东方荷属殖民地。在此期间,郭士立一度想去希腊,于是到巴黎学习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1825年,荷兰传道会派他去英国“伦敦传教会”学习事务,由此结识了回国休假的马礼逊(Robert Morrison)。马氏是基督教新教第一位来华人士,他的中文水平让郭士立印象深刻,从而对中国有了初步认识。
1826年,郭士立从鹿特丹神学院毕业,随即被派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1827年抵达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先协助英国人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工作。他见麦氏熟练使用当地马来人和华人的语言,遂决定向麦都思学习马来语和汉语。1828年他去暹罗(今泰国)曼谷的华人区两个月,在麦都思和暹罗之行的影响下,郭士立决定去中国。他于1829年脱离荷兰传道会,以独立身份到新加坡活动,继而前往马六甲。1830年2月,郭士立携夫人再度前往曼谷,在华人中学习福建话、广东话和中国官话,同时归宗于来自福建的郭氏家族,取名“郭士立”。他宣称自己“已归化中华帝国,成为其国民了”(《中国沿海三次航行记》英文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