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米拉艺术:多样性自会开辟出一条创造之路(2)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我们幻想这些男男女女从已经逝去的时代向我们逐个走来,展示他们各自的面孔、各自的服装、各自的首饰:可以想见古人的脸孔和形象对我们具有何种诱惑力。如果再有颜色,那种真实感一定更加强烈,可惜时间已经将颜色剥落得所剩无几。这些半身像上本来是涂有油彩的。一直到多纳泰罗(Donatello)之前,古代和中世纪的所有雕刻、浮雕和圆雕都是有颜色的;米洛斯的维纳斯(Vénus de Milo)有一头金发,披着一件蓝色的衣服。卢浮宫的一件巴尔米拉人像上,女性眼睛的蓝色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我们刚刚用了“人像”(Portrait)一词,但是,那些丧葬用的雕像并不是专门用来呈现死者相貌的。半身像只是隐隐约约与死者相像而已,并不追求更多。半身像只是死者的象征,而不是要复刻死者的容貌:那是一名男性、一名女性、一个孩子,仅此而已。
人们在巴尔米拉发现了同一位夫人——雅赫亥(Yarhai)的女儿阿菈(Alâ)——的两尊雕像,一个是四方的宽脸盘,另一个则是窄窄的三角脸,而且两尊雕像个性化的特点极少,根本不能说像谁。另外,同一时代两个不同巴尔米拉人的雕像,看起来又像是一个人,因为它们出自同一家雕刻作坊。匠人只是满足于用一系列元素来表现面孔,将表示面部特征的一些示意性线条组合起来(“直鼻梁,中等宽度的额头,圆脸”),匠人们要么天分不够,要么根本没有愿望去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无法将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或者给人以栩栩如生的幻觉。雕像上的线条简略、随意,没有解剖学的准确性,也没有美学的必要性,所以不可能将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匠人只是局限于美学教条,用嘴唇的弧度表现似笑非笑(有时候还表现得极不对称),而且也要遵守在表现尊严时对男女的不同要求:
男人的表情要冷硬傲慢,挺起下巴;女人则生气地撅起嘴,使下巴向前突出。这些作品没有希腊罗马人像那种不显招摇的随和平静的自信。
在离开巴尔米拉之前,让我们到卢浮宫去一趟,那里有两个橱窗摆满了巴尔米拉人的半身像。初一看来,我们注意到那些头像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或者用术语说,具有自然主义的特点),而且是手工制品。我们在任何一个考古博物馆,从苏格兰到阿尔隆(Arlon)、纳博讷(Narbonne)、伊兹米尔(Smyrne),再到土耳其高原,都能看到这样的展品。在帝国的每一个大城市当中,有时候甚至在小镇子上,人们都会到本地的作坊去定制死者的雕像、丧葬宴会的场景浮雕或者还愿物。在肖像的雕刻和风格上,每个作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者至少都有自己的习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