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送别女儿,女儿送别母亲,她们的死亡书写有何不同?(5)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03母亲与女儿:梦的秘密
《蓝夜》和《安详辞世》一本是母亲写逝去的女儿,一本是女儿写逝去的母亲。这是两个故事,也像一个故事。
按照人类更替的规律,父母迎接儿女到来,并先于儿女离开。因此,父母会“拥有”儿女自出生以来的时间,儿女则“拥有”父母最后的时间。对狄迪恩而言,她却无此幸运,失去女儿意味着她失去了女儿全部的时间。而波伏娃则在母亲最后的时间里,从和母亲“既爱又恨的隶属关系”中解放。
因此,狄迪恩和波伏娃所承载的责任感不同,压迫感不同,断裂感不同,悔恨和悲伤也会不同,这也是为何母亲失去女儿,留下的是蓝光消逝的恐惧;女儿送别母亲,还能从中得到继续前行的力量,就好像从母亲那里汲取了什么延续了什么似的。波伏娃的经历符合人类更替之规律,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人是在告别父母后才完成自身的成长或者说解放。

母亲送别女儿,女儿送别母亲,她们的死亡书写有何不同?


波伏娃
但这两个故事似乎还有共同的秘密,那就是母亲和女儿之间的秘密。作为男性和父亲,我一直困惑于此,因为这是我永远无法揭开的秘密。
从情感上看,两个故事都包括了悲伤、痛苦、惊恐、悔恨,但这显白的共同点并不能算作是秘密,秘密理应埋藏在两个故事的表象之下,例如,是否关于性别?毕竟在古代,无论对子女的殇逝还是对父母的哀悼,绝大多数文字都是由男性书写,情感也由男性所表达。
《世说新语》里记载,阮籍的母亲去世,丧期之中,他赴司马昭的宴请,饮酒食肉照旧,有人向司马昭进言,批评阮籍在重孝期间公然饮酒吃肉,违背礼法,应当惩治。司马昭却反驳说:“阮籍因为巨大的悲痛导致身体形销骨立,你不能和我们一起为他担忧,还来说这些?”对于阮籍的悲痛,后人无论男女当然都能理解。但我们需注意到,阮籍的悲痛得以成立,是因为“礼法”对“人之子”的规定。阮籍通过冒犯身为儿子的责任,来表达对母亲的悲痛,这是一则典型的男性书写。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