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为何令人疲惫,以及我们该怎样应对它(11)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我当时在电话中带她体验了 “安全地” 技术,让她掌握调适身心状态的办法。两个简单的步骤,先让她想象一个感到放松和安全的自然环境,再把所有感官都沉浸到这个想象中去。原理就是把平时从外部获得感官信息的模式暂时切换到为从内部自主产生有利信息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我们能足不出户也感受舒适安宁。阿姨第二天反馈说当天晚上睡得特别舒服,之后她自己练习,转阴出院之后,回访反馈也很好。
还有一个是身在海外的访问学者,因为担心疫情,出现了躯体化反应。他自测心率过快,整个人会突然陷入莫名其妙的惶恐当中。我除了带他体验 “安全地”,还教了他 “容器” 技术。
三个步骤:第一,把突兀的情绪给具象化。举个例子,你此刻的焦虑感在身体的哪个位置?它是什么颜色?温度是什么样的?质地和重量呢?把情绪具象化之后,移出体外,先放在一边;第二步就是找个容器把它装起来。想象一个容器,要求是装得下和能密封。把刚才具象化的情绪装到这个容器里密封好;最后一步,是把容器再放到一个遥远的、稳定的、安全的、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地方。
这一系列步骤做完之后,他的情绪暂时被隔离掉了。但这不等于情绪凭空消失,等到合适的时机,或是准备好应对的时候,再去处置它。
除了心理咨询,还有一些疗愈办法
季思思,艺术疗愈工作室 “满盈” 的主理人,通过绘画帮助人疗愈心理创伤。
《晚点》:什么是艺术疗愈?
季思思:因为一些个人经历,我一直对死亡教育、创伤与复原、临终关怀等议题感兴趣,业余时间会做志愿者。之前在上海工作时,我曾接触一位持有国际执照的艺术治疗师,参与了她的几场工作坊。
在我看来,艺术疗愈不具备治疗的属性,但它可以提供一种视觉化思考的功能,让人用画画的方式来解压,就像一个内在的罗盘,为人指引方向。
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我还不具备成为艺术治疗师的资格,但可以从艺术疗愈出发。武汉解封后,我在武汉大学接受了心理学的继续教育培训,又参与了艺术治疗线上课程。准备这些事后,我正式从原岗位离职并开办了工作室。
《晚点》:你决定做艺术疗愈,跟你在武汉疫情期间的经历有怎样的关系?
季思思:2020 年初,我从上海搬回武汉后,正好遇上封控,参与了线上志愿者服务。
有天,一个 40 多岁女士在心理援助群里说:“我爸爸已经死了。” 透过屏幕我感受到的是超乎寻常的冷静,担心她是不是有点抑郁,就加了微信。我有一些美术基础。聊过几句之后我问她,你要不要留一个念想?你可以回忆一下你的父亲,我用画帮你创作一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