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掩盖的废墟中挖出真相:学人2021年度私人书单(思想文化史篇)(4)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唐大杰:
赛意企业研究所研究部主任
关于孔子的文字可谓汗牛充栋,原因不必多说。自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孔教成为中国落后的替罪羊,因此国人对孔子也就基本持批判态度,尤以上世纪中叶开始为盛。这导致中国几代学人不学儒学经典,对孔子始终抱有偏见。
孔子死后大约350年,汉武帝时代开始了独尊儒术,孔子逐渐被推崇为圣人,历经两千余年,儒家传统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底色,但孔子的形象却一直模糊不清。新疆大学李硕教授的这本书,以一种非传统、无偏见的客观叙事模式,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形象。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用了现代“视角”,解构了很多无法用史料、文献推断的事件(毕竟时代久远,文献阙如)。比如孔子私生子这个身份,使其身份在贵族、准贵族、小贵族之间难以定位,这种身份认同的困境,是孔子形成激进改革的政治理念的心理原因。这是比较诱人的分析方法,也使我们在阅读古人传记时容易产生代入感。(类似这样的历史新著还有中信出版的《罗马帝国的遗产》,作者是英国人克里斯.威克姆,余乐翻译。以后有机会再推荐。)
作者自称“借孔子看春秋”,书中呈现的是春秋的历史景象。作者随孔子游历春秋,由贵族解读华夏,细描圣人生活世界,追寻古代政治文明。本书还有个副标题:“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作者有句寄语:“谨以此书致敬重塑了中国的周文明”。这也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史学境界。
《脉动中国:许继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
许纪霖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1
辛允星:
绍兴文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师
本书是作者历经多年深思而写成的一本“相对通俗型”著作,它以中国文化的“再反省”为己任,试图重新梳理一些重大的学术论争,提出的不少观点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好地超越了传统的文化自恋和自贬等极端理论倾向。本书成功克服了很多精专作品的不接地气、大篇幅引经据典和文字晦涩难懂等缺点,用灵活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最新认识,学术启发价值明显!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