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丨三个“史密斯先生”与18世纪英帝国的全球扩张(6)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韩洁西进一步指出,对英国炮手的死刑更使当时将中国描绘为野蛮的“东方主义”论调甚嚣尘上。“休斯夫人”号事件突显了英国散商在华贸易中的司法诉求。他们意识到有必要在中国建立一个不受中国官府干涉和法律管辖的居留区,而这在后来也成为散商们就赴华使团一事向英国政界高层游说的重要事项。
发生在广州的“商欠”危机和“休斯夫人”号事件,共同揭示了18世纪中英贸易在金融、政治和司法等层面的不稳定性。韩洁西指出,这种不稳定性在当时英国和印度的贸易间同样存在,但中国和印度在面对英国的贸易和殖民扩张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在印度,英国的散商们也向印度的本土商人和领主提供贷款,也同样面临类似于广州的“商欠”危机。然而,印度的“跨文化的信贷很快转化为一种殖民债务”,私人信贷产生的债务危机成为帝国进一步殖民印度的契机。这些游走在帝国边缘地带的散商们在面对债务风险和跨文化冲突时,会选择向伦敦的政府游说甚至施压,将他们的经济和政治诉求转化为更为激进的帝国干预。在广州,英国的散商们面对更为强劲的对手,但他们尝试将殖民印度的经验如法炮制地施加在中国身上。他们希望通过派遣使团,使英帝国能够摆脱在远东遇到的经济和政治阻力。
但这个尝试并没有成功,而是为数十年后的中英鸦片战争埋下了引线。
《史密斯先生到中国》是近年来西方史学界一部非常精彩的微观全球史著作。它通过对历史中三个个体人物的追踪叙事,巧妙地勾勒出18世纪大英帝国在亚洲贸易和金融网络的运作。在研究方法上,该书将全球史和微观史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德国历史学家汉斯·梅迪克(Hans Medick)曾指出,那些看似边缘甚至微小的事件或人物可能具有全球性的意义,世界历史存在于微观史之中。三位史密斯先生无疑是大英帝国的边缘人物,但他们那些纯粹谋求利益的经济活动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进而改变英帝国和清帝国的历史进程。微观史并不是碎片化的历史,其精妙则在于以微观的视角探寻常态化历史叙事中的那些“例外的常态”(normal exceptions)。三位史密斯先生正是英国对华贸易中不同寻常的存在,其背后所隐藏的私人资本及金融网络也挑战了以东印度公司和行商为中心的广州贸易史研究。
和其他微观史的著作一样,该书力求将深刻的历史分析寓于引人入胜的叙事之中,读者们可以从中看到其导师史景迁的影响。丰富的叙事背后离不开大量的史料支持。本书使用了多个国家和多个语种的档案史料,并从中抽丝剥茧探寻到三位史密斯先生的蛛丝马迹。其中,关于三位史密斯先生的个人、家庭和社交生活的叙述,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18世纪的日常生活史、女性史、家庭史研究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