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超评《古人之夜》|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夜晚(6)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较之规律性的昼夜更替,突如其来的黑暗,如日食月食,会引发人类普遍的惊恐反应,容易让人堕入不安与恐惧之中。日食是昼夜周期的异常中断,带来了临时的黑暗,如同另一种夜晚。日食发生时,在“光消失之后,恐惧和迷信在不同程度上侵入了我们。我们被那诡异的黑暗所包围,而黑暗本身早已与我们内心深处的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即使是可预见的,这种中断和破坏还是如此令人不安。日食是对每天发生的昼夜交替的嘲弄”(171页)。
日食或能代表人类对待黑暗,而非整个夜晚的态度。突如其来的黑暗容易让人联系到死亡,激发起非理性的恐惧。在各种文化中,对日食的应对行为有些相似:制造噪音、咬人、进食或吞咽等。尤其是制造噪音,这在中国古代也是最流行的方式。“救日月,则诏王鼓。”(《周礼·地官·鼓人》)“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春秋左传》卷九)
在南苏丹,日食发生时,人们敲打锅具,他们认为,“人们必须把太阳神从睡梦中唤醒,因为他的不专心预示着巨大的灾难”(174页)。玛雅人甚至还会掐狗以使其嚎叫来制造更大的噪音。
电灯的发明被当成战胜黑暗的决定性的一步,人类似乎自此从对黑暗的恐惧中走了出来。在提到电灯发明的意义时,也常会提到这一点:
自人类存在以来,黑暗就是全世界人类通往幸福道路上的一道显而易见的障碍。纵观历史,身处黑暗的另一层含义即是被排除在外、与世隔绝……照明设备的发展也描绘出了文明本身的演变过程,由于白炽灯解决了一项从远古留存下来的需求——不但击退了物理上的黑暗,也攻克了人类精神上的黑暗——许多人将白炽灯的出现作为这一整个故事的高潮。(《爱迪生的时代:电灯与现代美国的发明》,15页)
黑暗尽管有着令人恐惧的寓意,但黑暗在很多文化中也有着初始和创造的意味。在犹太教、基督教思想中,黑暗是早于光明而存在的,《旧约·创世记》说: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赫姆斯说:“黑暗甚至比光更接近最终的宇宙学起点,因为在传说中,黑暗常常被确定为光明世界形成之前的条件之一。”(243页)中国古人所言,“天地浑沌如鸡子”,未开辟之前,大概也是黑暗笼罩世界。
要理解夜晚在古人的观念世界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夏威夷人词汇中的pō是个合适的例子。这个来自古老的波利尼西亚语的词汇,包含着创世之源、万物之祖、大海深处、精神世界,以及太阳落下之后的黑夜等多重含义。夏威夷人用pō表示夜晚,同时亦用这个词来作为一整天的时间单位(如英文中的day)。波利尼西亚人有着与现代人不同的夜晚观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