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葬礼:“九十年代诗歌”的幽灵与祛魅(29)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诗或者文学,应该呈现出对中间环节、对心境之变与世事之变的啮合处的处理企图,尽力去展现人与处境的互动,去理解诸多内外因素的相互塑形。感受嬗变之独特、认知控制之隐微、探索角力之可能,不正是诗人作为敏感而敏锐的心灵,无可逃脱且义不容辞的责任吗?
诗人辛北北辛北北:从四月份那次讨论发起到现在,连同各种回应,已经构成了特定的当代诗歌批评景观。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发,然而从批评的效果、批评的形态来看,我相信其中还有很多务实的空间,等待批评者去填充。我是指,对于当代诗歌的不满足、困境感,许多人感同身受,“未来诗学”因此成为反省路径之一,但是就一个批评者需要不断致力于诗歌的确立与认知刷新这项使命而言,除了直接指认现状存在哪些问题,诗歌批评本身也仍然可以稳固地担负起朝向价值内核、朝向未来的书写功能。因此,在做一些理念的辨析之外,也不妨更有耐心地去辨认一首诗、一个诗人身上最闪光的部分,从而在审美感染的意义上,促进文本-批评-读者的生态循环。这样的工作,今天的诗歌场域恐怕同样有所缺失。所以,我今天想和诸位交流的,不是直接谈我对“未来诗学”的看法,而是从一个不大起眼的视角入手,先谈谈我对某些文本的理解,再看看能不能跟论坛的主题勾连起来。
翻译家罗念生早年也是一位新诗人,他有一首小作品,从来没被注意过,也没收入他的全集,这首诗甚至没有名字,由于非常地短,我这里给大家读一下:
哥哥你今回的北游
觉悟了生命的充实
领略了友情的真挚
社会阵场上的勇将
在轰烈的炮火中间
别忘却身心的和睦
奋勇呀然后休息呀
完成你伟大的人生
过去几年,这首诗对我有持续的触动。我自己也很想理清,是什么,尤其在当代的语境里,使我对它绕不过去。从写作技术来说,这首诗并不出彩,但是它携带的生命感,或者说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是非常值得留意的,认为这当中蕴藏着一种可称为“青年精神”的诗学原质。原诗有几组关键词,需要提一下,一个是“哥哥”和作者(因为是作者“我”在对“哥哥”讲话),他们构成了一对小年轻的十分亲切的对话关系。另外一个,是处于炮火中的社会勇将与身心是否和睦的问题,这首诗写在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的前夕,同时也面临着当时青年人集体“左转”的潮流,但是年轻的作者提醒哥哥,你也别忘却身心的和睦。什么是“和睦”?我想别有一层深意。然后,还有结尾的“奋勇呀”“休息呀”,作者认为,只有两者并重,才能“完成伟大的人生”。我想,可以把提供了这些信息的整首诗当作一起写作事件来看待,从而引发类比式的联想。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