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西藏》:要平视,从小角度切入讲大主题丨导演谈(4)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新京报:陈导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高反严重吗?
陈国星:我是全程吸氧,就吃饭的时候不吸,我早年去的时候不用吸氧,但是现在去就有点冒险,夜里头更不行了,还比较严重,我的氧气瓶都在车里,毕竟年纪大了。陶海也够呛,来了就晕倒在那,我的天啊,我们都很担心他演不了这个戏,但他又是最合适的人选,(其他演员)找不到那种瘦瘦的知识分子的格调,那种在艰苦环境下,人的形象非常正,而且很有亲和力,这种汉族的脸有时候也不好找。
拉华加:陶海老师来的那天晚上,我和摄影指导郭达明老师收工以后,回来的路上,陈导给我发了个语音,说陶海老师高反太严重了,明天的戏怎么办?我又没有演员备选。我和郭达明去敲陶海老师房间的门,看看他是什么情况,当时敲了很长时间才开门,问他明天能不能坚持,如果能坚持,有没有(可能在)一天拍完。他说,明天试一试,不行就只能走了。第二天拍修水坝的一场戏,海拔很高,群演很多,不好拍,我们计划是拍三天,最后一天就拍完了。

《回西藏》:要平视,从小角度切入讲大主题丨导演谈


片中很多群演参与修水坝的戏,拍摄很顺利。前排最左佩戴哈达者为演员陶海。
新京报:片中修水坝的戏还有讨论如何处理瘟羊的戏,都有很多群演镜头,拍摄这些群演镜头时顺利吗?
陈国星:藏区的群演有一种天然的好,镜头对着他们,他们都不看镜头。但你到内地农村试试,我们执行副导演都特着急,最累的就是如何调度群演。
拉华加:这部戏最好的群演(镜头)就是拍水坝那场戏,那个村落的群演(在镜头里表现)非常棒。
新京报:影片结尾老孔再次回到西藏,用了一个比较写意的梦境来表现,为什么想到用这种表现方式?
拉华加:主要是考虑影片的基调,因为前面的基调就有种很诗意的表达,结尾你再用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是不太符合现在这种感觉的。结尾其实是讲老孔在去世之前去跟朋友告别,只是用了超现实手法去拍,他参加了朋友的婚礼,走到二楼的时候他转一圈少一个人,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讲的就是人去世的时候其实是一个人走,身边的任何朋友都不能陪你。现实原型中,老孔在去世前并没有和翻译(久美)做过告别,他是在从新疆回阿里的路上出车祸去世了,电影中用一个超现实的梦境让老孔和翻译告别,算是弥补了现实中的遗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