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鸡极简史(4)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魏晋时期,养鸡人发明了栈鸡饲养技术,平时把鸡关在笼子里喂养,让鸡少运动,使母鸡早熟产蛋多。同时,更多人像汉代的祝鸡翁一样,将养鸡业由半自给半交换型转向商品出售。
《晋书》记载,有个大臣叫郗诜,由于学识渊博被举荐为议郎,深得皇帝的赏识,有“蟾宫折桂”的美誉。
但郗诜乃一介寒士,家中贫困,其母重病在床。郗诜事母至孝,果断辞官还乡,照料母亲,并在之后处理母亲的丧事。
按照士人的礼节,郗诜应该用车马拉着母亲的灵柩到一处风水宝地安葬,但郗诜家贫,既无车马,也没钱为母亲修墓地。于是,郗诜先将母亲假葬于堂屋之后,并在墙上凿一个门洞,每天早晚哭拜。
孝顺的郗诜想尽方法要为母亲风光大葬,在守丧期间,他养鸡、种蒜,干起了农产品生意,三年间用卖鸡和蒜的钱买了八匹马,终于可以用马车拉着母亲的棺材,到山里下葬。经过此事,郗诜声名远扬,更加得到朝廷重视,复出后出任雍州刺史,为官公正清廉,深得百姓拥戴。
从郗诜养鸡致富的经历,也可看出魏晋时期养鸡业的繁荣。
南北朝时,贾思勰对历代养鸡方法进行总结,记载于其传世名著《齐民要术》中。
在《齐民要术·养鸡篇》中,贾思勰的一些观点如今看来也有一定科学依据。
比如选择孵小鸡的种蛋,贾思勰认为,“取桑落时生者良”,桑落即桑树果实成熟时,即每年春末夏初的时间,此时母鸡正值产蛋高峰期,孵化的小鸡成活率较高。
贾思勰说,选择产蛋的母鸡也很重要。他说,如果母鸡“形小、浅毛、脚细短”,就会恋窝,爱孵蛋,但是产蛋量少;假如母鸡“形大,毛羽悦泽,脚粗长”,就会四处游荡,随处产卵,但是鸡蛋容易遗失。
《农政全书》中还记载了一种当时较新奇的“养虫喂鸡”之法:
二月,先耕一亩作田,秫粥洒之,刈生茅覆上,自生白虫。
便买黄雌鸡十只,雄一只,于地上作屋,方广丈五,于屋下悬箦,令鸡宿上。
夏月盛昼,鸡当还屋下息。并于园中筑作小屋,覆鸡得养子,乌不得就。
这是说,在二月的时候,先耕一亩田,上面泼洒秫米、稀饭,割取新鲜的茅草覆盖地面,如此自然会生出白虫。接着买十只黄母鸡,一只公鸡,它们可以虫为食。再盖一间小屋,在屋顶下悬搭棚架,让鸡栖宿在上面。夏季天气炎热,即便是在白天,鸡也会回到屋下来休息,母鸡会在小屋里面孵小鸡,而乌鸦之类的鸟无法来侵扰。这样养出来的鸡更加肥美。
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也是一个知名“吃货”,在《齐民要术》中写了好几种南北朝时期的鸡肉及鸡蛋美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