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机制,是现代人的自然法则(10)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休谟虽然明确论述过情感机制,但由于该机制深受效用制约,所以也未能成为其全部哲学体系的基础。当斯密背离哈奇森的仁爱观和道德感官学说,背离休谟的效用说,并部分吸收了曼德维尔的部分思想后,他的哲学体系从情感机制出发讨论的美德或社会公共精神,以合宜性之美为向导,证明人人皆可在求美之中以非本意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就写作方法来说,《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在批判并综合此前出现的各种伦理思想的同时实现了创新性发展。
自然,才是目的

“同情”机制,是现代人的自然法则


《错位》(1986)剧照。
在人类自身的事务中,源于同情机制的对称平衡原则在人类事务中比效用更富吸引力,那么该美学原则自身的目的是什么呢?斯密的合宜性美学原则并不以“为艺术而艺术”为目的,它服从于自然自身的目的。即使如此,斯密哲学认为没有人可以有意识地实现自然的目的,人们只是在求美的过程中以非本意的方式实现这种目的。
为什么呢?斯密认为这是自然为了实现自身目的而设定的骗局,换句话说,大自然使人拥有爱美之心并借此以欺骗的方式实现自身目的。财富和权力这庞大而笨拙的机器“由极为精细和灵敏的发条组成,必须十分谨慎小心才能保持其正常运转……且不管我们如何小心翼翼,它们随时都可能突然爆成碎片,在崩溃中把不幸的占有者压垮”。或者说它们是巨大的建筑物,“需毕生的努力才能建造起来,有随时坍塌并把住在其中的人压倒之虞,并且当它们站立未倒时,虽可以使住在里面的人免除一些小小的不便,但却无法保护他免受四季中更为恶劣的寒风暴雨的袭击。它们挡住了夏天的阵雨,却挡不住冬天的暴风雪,而且总是使住在里面的人常常像以前一样,有时甚至比以前更多地遭遇焦虑、恐惧和悲伤,暴露在疾病、危险和死亡面前”,斯密认为它们并不为人的幸福所真正需要,也不能给人带来真正满足。

“同情”机制,是现代人的自然法则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