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机制,是现代人的自然法则(8)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作为审美原则的“同情”
基于同情而生的情感对称平衡状态被斯密美学视为美的标准,那么易于使人产生这种美感的事物,例如巧妙的设计,就能成为合宜的审美对象。
就此而言,情感的对称平衡美学效果比情感的后果即效用,拥有更多美学价值。这样仔细分析我们的审美感受,我们就会发现,使我们获取便利和愉悦的设计往往比该愉悦或便利本身更有价值,“任何工艺品所具有的这种适宜性,这种巧妙的设计,往往比人们对它的预期的目的本身更受重视;而且为获得便利或愉快而对手段进行的精确调整,常常比那便利或愉快本身更受重视,尽管获得这种便利和愉快似乎就是其整个价值之所在”。
例如目睹凌乱的房间,我们会去整理,表面看来是为了便利,然而我们真正追求的不是便利而是使我们拥有这种便利的那种设计,或者说是整体上的合适性(the whole property)或整体的美(the whole of its property and beauty)。用斯密的话说,“看来人们想要的与其说是这种便利,不如说是带来这种便利的对家具的布置”。

“同情”机制,是现代人的自然法则


《雨果》(Hugo 2011)剧照。
再例如,一个对钟表很挑剔的人会卖掉每天慢两分钟的表。实际上,该人不见得比别人更加守时,也不见得比别人更急于想知道每天的确切时间。这说明,该人卖掉这块表,不是因为这块表不能给他提供精确的时间,而是因为热爱“那个有助于人们掌握时间的机械装置的精密性和完美性”。
进一步说,对社会生活而言,情感的对称与平衡所产生的美学效应比效用更重要。由美而生的魅力会给社会公共生活最严肃和最重要的事务带来一种以美为对象的隐秘动机,使人在求美之时以非本意的方式服务社会公共利益。
当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时,想象力往往喜欢从自己的身体扩展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之上,例如一旦看见富人的宫殿之美,就会被它深深地吸引。不过斯密指出,虽然这种美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真正吸引人的却不是这种便利,而是使这种便利得以产生的整体设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美。因为“如果我们思量一下这一切所能提供的实际满足,仅仅考察这种满足自身且把它同适宜于产生它的那种安排所蕴含的美分离开来,它就总是会显得极其令人不屑且极其微不足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