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机制,是现代人的自然法则(6)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其次,源于想象的激情也应受制于非原生态的对称与平衡的约束。比如,异性之间由于倾慕已久自然产生的强烈的依恋之情就是如此。因此,在第三者眼中,以一种严肃而热烈的方式表达爱情往往会显得好笑。悲剧作家若直接陈述爱情本身,就会引发笑谈,所以悲剧作家不会选择直接以爱情本身为主题而是会选择伴随着爱情的危险和挫折进行创作,确切地说,能引起旁观者同情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伴随着爱情的其他情感,如仁爱、宽容、友谊、尊重等。相比于爱情,旁观者很容易对伴随着爱情的其他情感表示同情,尽管这些激情有时会过于强烈,但也会获得旁观者的同情。
此外,我们对朋友、事业或职业的感情也是如此,尽管这些东西对我们有很大吸引力,但却难以对我们的朋友也产生这种吸引力。因此,当我们谈论它们时须保持节制,若非如此,我们就难以同其他人交往,最终只会产生同行为伍或哲学家只能和哲学家为伴的结果。

“同情”机制,是现代人的自然法则


《编辑部的故事》(1992)剧照。
最后,愤怒和憎恨这类非社会性的激情也需要受非原生态的对称与平衡原则的约束。虽然这两种情感不利于社会,但斯密认为它们却对社会有用,是“人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使如此,由于此类激情本身令人不快,所以难以获得同情。
“愤怒和仇恨这两种激情,都是我们生来就讨厌的,它们那种令人不快和猛烈狂暴的表达绝不会激起,也不准备激起同情,甚至经常妨碍我们的同情……那些很粗暴和很不友好的情绪使人疏远,这种情绪很难和很少被传递,这似乎是天意。”
即使旁观者能对愤怒和憎恨产生同情,其强度也必定低于当事人的原初情感。为了使情感具有合宜性,当事人需要利用非原生态的对称与平衡约束自己的愤怒和憎恨。当被害者遭遇不幸时,只要不是因为缺乏斗志或因为害怕,那么被害者越是忍耐,越是温和,越是仁道,就越容易得到旁观者的同情,而旁观者因为同情就会对伤害他的那个人表现出更强的愤怒。
面对伤害,既不能不愤怒,也不能过于愤怒,那么愤怒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是情感机制作用下的某种程度的情感。斯密认为该程度可用受虐待或受伤害的度衡量,也就是说,当愤怒和憎恨的度和受到虐待或伤害的度相一致时,该情感就是合宜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