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的诱惑》:穿过人类分离的边界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在之前的文学访谈录《双重时间》中,柏琳已经展露出她对文学的把握和对世界的兴趣,有意味的是,她与这些作家的对话都围绕着将人类隔开的“边界”。而前南地区是以惨烈的族群战争结束冷战的,此后在不断的世界分裂中,这块土地似乎已被遗忘。因此,当柏琳决定独自行走在巴尔干半岛,想要去寻找那个已经不存在的南斯拉夫时,她发现,当我们终于能走出边界,去看一看这个世界时,边界的意识仍深深地嵌在世人的头脑中。

《边界的诱惑》:穿过人类分离的边界


《边界的诱惑》,作者:柏琳,版本:单读·铸刻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2月
前往族群边界的游记
这是一本属于travel writing的书,即通常所说的游记。此种类型的作品往往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和第一人称视角,采用客观描写和个人观感为主的形式。这些年,很多国人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旅游,写下不少此类文章,但多数游记都是走马观花,像是旅游指南,抄抄百度的知识,写写自己的感受,很难称得上是文学作品。柏琳的游记在这方面令人耳目一新,她懂塞尔维亚语,行前又已经有大量知识储备,这使得她能深入当地,仔细观察和思考。与《双重时间》相比,《边界的诱惑》可以说是一本属于她自己的书。
在我看来,优秀的游记大抵有两类,一类作品是夏多布里昂式的,以自我为中心,在游记和回忆录中叙述自己在欧美和中东的游历,反映他的时代,也描述自己的一生。另一类作品是马可·波罗式的,以对象为中心,在游记中记述元朝各地的风土人情。夏多布里昂式的游记本质上属于自传性的,较为近似的有刘子超的《午夜降临前抵达》,叙写作者在欧洲各地的旅行,“在旅行和写作中确认自我”。更多的游记都是马可·波罗式的,如美国作家伊娃-霍夫曼的《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讲述东欧转型后各国的变化,同时掺杂东欧的历史和文化。
柏琳这本游记似更偏于后者,在游记中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运用有关巴尔干半岛的历史知识,向读者描摹了一幅前南地区的画卷。所不同的是,尽管他们都具有新一代年轻人的写作风格,表达的方式更加自我,但柏琳的主题更为宏大,如果说刘子超是要写出个人的“抵达”边界,柏琳则是要写出隔开群体的“边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