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奇谭背后,是另一种“自然”(6)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重要的是,在这个解释系统中,但人类并不处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之上,所有的存在物在其中彼此互动。
当然,在这一观念下,不得不提到系列短片的首集《小妖怪的夏天》,在该集中,妖怪社会有着与人类社会相近的组织架构与动员形式。这样直指现代社会分配制度与人与人之间权力关系痛处的稳定结构,被小猪妖的一次道听途说所打破。这一点上看,本集可能是《中国奇谭》系列中最具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集。但在“生成”的意义上,它同样为我们呈现出饶有意味的生态话语,在这样的世界中,“妖”一改许多人心中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形象,妖怪的环世界不是全然独立于人类的、被畏惧、贬斥的对象,而是与人类一样有血有肉,有着自己的情感、欲望以及看待世界的方法。“孙悟空”这一由仙石化变、天地生成,“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经典形象,所内涵的不啻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丰富隐喻。如导演於水在访谈中所言,在他看来,妖怪不定然是坏的,而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它仅仅代表着和人类不同的族群。
这恰是“生成”的魅力所在,在德勒兹眼中,尚未步入象征界的“儿童”是真正体认自然、体认存在的主体。在“儿童”的视角中,在对众多对传统绘画、民间工艺、动画技法的借鉴之下,《中国奇谭》所展示的不再是西方文艺复兴以降所遵循的透视法则的自然,如《鹅鹅鹅》中的水墨造型元素、《小满》的羊皮纸剪纸定格以及各种民族器乐的尝试,均以极度风格化的尝试构建起一个与成人世界相对立、知觉与环境一体化的自然。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中国学派”动画创作曾经在世界动画领域中的主体性表达。在如今中国电影、中国动画风格日趋固化,资源逐渐枯竭之际,通过对传统志怪小说、民间故事、乃至现当代某类群体生活记忆的征用,它唤起了观者遗忘已久、习焉不察的文化记忆,成为新时代中国动画实践的一个独特坐标。

《中国奇谭》:奇谭背后,是另一种“自然”


《小妖怪的夏天》剧照参考文献:
[1][2]费利克斯.加塔利,吉尔.德勒兹.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二):千高原[M].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362.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