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珍珠面面观:“明珠”“真珠”“珍珠”的名称流变(12)

2024-07-04 来源:飞速影视
当“时代的列车”开到元明,“真珠”如同过气的老妪,在诗词中的使用大为减少,只有一些怀旧的篇章仍在涉及。此时,“真珠”不再是珠宝首饰,而是宋代的文化遗产——美酒。在元明的诗词里,一半提及“真珠”的诗词都在描述美酒。由此可见,“真珠”已不再作为宝石出现在诗坛了,它在中土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三)“珍珠”的名称流变
唐宋之际,“明珠”与“真珠”之名各具特色,被频繁使用,成为主流社会的“顶流”;“珍珠”之名则如异类,委屈地躲在角落里。
“珍珠”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秦策五》的“君之府藏珍珠宝石”中,作为吕不韦为异人向阳泉君的说辞。《说文解字》中提及“珍,宝也”,珍珠在此为泛指,并不如其他珠名有鲜明的出处与特色。《战国策》的作者为无名氏,由刘向整理而成,而“明珠”最早的出处也来自刘向。因此,可以保守估计,“珍珠”之名和“明珠”一样古老,在西汉就已出现。
由此可知,“珍珠”似乎起名于即兴,没有多少存在感,过后大概就被遗忘了。总之,在随后的岁月里,既没有惊起任何波澜,也没有在文献里留下多少痕迹。直到唐代,令狐德棻在修《周书》时,在“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异域下”中,用到了“珍珠”一词,作为波斯国的特产。在众多使用“真珠”的唐代史书里,这是少有的例外。不知这是作者的随性发挥,还是忠实记录?可见,“珍珠”之名在唐代也并非完全湮没无闻。
盛唐时期,唐玄宗有一妃名江采萍,因爱梅又被称为“梅妃”。梅妃爱写诗,很得唐玄宗的宠爱。后来,杨贵妃入宫,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令唐玄宗冷落了梅妃,难为情的唐玄宗,曾私下令人给梅妃送去一斛“真珠”。梅妃不受,回诗一首《谢赐珍珠》:“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看完之后,令乐府为这首诗谱新曲,取名《一斛珠》。不久爆发安史之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跑,当他返回长安,才发现梅妃早已遇难身亡。在唐宫,如果说杨贵妃是“真珠”,那么梅妃就是珍珠了。这大概就是梅妃写诗的用意。梅妃孤芳自赏,不愿与杨贵妃争宠。她用她的才情和生命唤起了社会对珍珠的关注。
唐代的“珍珠诗词”起源于梅妃,迄今为止,还找不到早于她的“珍珠诗词”。尽管珍珠因梅妃而得一席之地,但它仍然是毫无特色的珠名,纵观唐宋诗词,与珍珠相关的诗词只有“明珠”或“真珠”相关诗词的六分之一,甚至更少。
正因珍珠在中古缺少存在感,很多后人在念中古诗词时碰到“真珠”都会将其当成珍珠顺带过去,只有少数留心之人会在心底悄悄打上问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