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秘密后院:阴晴圆缺是肉眼所见,月一直都是圆满的(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当我独自演绎的时候,我只是剥离了那些粤语老歌流行的编曲套路,回到一个作者最初呈现的样子。但其实我和我的朋友还有个计划,就是做一张真正的粤语专辑,主要还是翻唱我爱的那些老歌,也会选后院自己的作品,比如《浮生六记》,请香港词人重新填词,应该也别有趣味。
而唱,则是更好玩的事情,因为要面对的是另一种方言,而且是流传更久的一种方言。粤语的发音,更多时候更能诠释古代汉语的意蕴,比如罗文的《满江红》,相对于我们国语版本的《满江红》,就别有一番气象了。喜欢唱粤语老歌,大概就是因为可以体会那种不曾隔了一层的语言意味。
这次瑜音阁的演出从下午就开始,其中有一段粤语歌时间,叫《最好的光景》,这是我和我的朋友做的一个只关于粤语老歌的现场节目,我们广州的现场,还有观众专门从香港过来看一个四川人唱粤语歌,特别有意思。
澎湃新闻:每周你们的即兴都是自己的乐队成员吗,会不会有非成员加入?中国乐器好像都挺孤独的,不爱玩在一起。玩在一起的时候,你们用什么音乐语言?是大家平等,轮流给动机,还是总有主导?
邹广超(秘密后院弹拨乐手、“声声不觉”即兴演出主要发起人):“声声不觉”每周的即兴演奏是乐队成员完成的。有邀请过一些朋友参与一两期,比如五条人的仁科,沼泽的细辉。但我们的音乐语言在流行音乐大环境里更像是小众方言,不是太容易融入的。
中国乐器的孤独感是被人定义的,它本身只是会发声的乐器,音乐人怎么跟它相处和运用它,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音色认知和发声意识。声声不觉的即兴演奏里,总是有主线条的,由吉他来勾串主线,大家再沿着这个主线玩动机、切画面,每个成员在声音进行时,都是一支带着自己特色的画笔,在画面里挥洒自己乐器的声音。
澎湃新闻:少了古琴,空缺怎么办?
匡笑余:不止古琴,我们都两三年没有打击乐了。
所以这是关于残缺和完整的不同理解。残缺与完整其实都是音乐的惯性认知,其上还有圆满一词。人员齐整的时候也未必圆满。就像刚说的,月有阴晴圆缺,其实是肉眼所见;月亮一直都是那个圆满的月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