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翻译的开端:凡尔纳与《八十日环游记》(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一般认为凡尔纳的冒险故事重在娱乐读者,也没什么特别的内涵,但他的小说其实与19世纪的世界政治状况总保持着或隐或显的联系。不论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把周游大洋放在苏格兰独立运动的背景中,还是《海底两万里》不断描述尼摩船长同情受压迫民族、袭击帝国主义船舰的行为——最为突出的是发行于1899年的《无名之家》,这部小说专门讲述1837年的加拿大民族独立运动,跟科幻毫不沾边——我们都能看出凡尔纳对时代政治现实的关注,往往表现为对殖民征服的(哪怕是含蓄、沉静的)抗议。如果作家本人在写作时就具备这样一层政治意识,那么他的一些小说便可获得象征性的解读,就拿《八十天环游地球》来说,“英国上流社会最有风度的绅士”菲利斯·福格因为一场赌约而动身环游世界,最终成功在八十天内赶回:只有英国人,而不是法国人或德国人,才有能力环游世界,这实质上影射了19世纪后期不列颠帝国全球扩张的政治形势,考虑到福格的足迹遍及孟买、加尔各答、香港等英属殖民地,情况就更是如此。
同样的影射也出现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邓肯号周游全球,“英国国旗在尾樯的斜竿上飘拂”。

中国科幻翻译的开端:凡尔纳与《八十日环游记》


儒勒·凡尔纳在数十年里,凡尔纳与赫泽尔的合作为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分归功于出版社赫泽尔比较明确的商业规划:赫泽尔认为凡尔纳的“奇异旅行”系列小说应当以儿童和年轻人为读者群,当凡尔纳创作了一些反乌托邦风格的书稿,赫泽尔会直接拒绝为之出版,而是建议他多写一些更为传统的探险故事。而在赫泽尔所创办的《教育与娱乐插图杂志》中,凡尔纳也担任了主要撰稿人,这份杂志的名字颇能概括出版商的定调,以及凡尔纳众多作品的整体风格。如今很难评价当年赫泽尔的决策是否正确,只是从结果上看,这份出版合作关系最终让儒勒·凡尔纳的名字闻名世界。不过,就连凡尔纳本人也未必能预料到,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小说竟然能够在遥远的中国掀起科幻的热浪。19世纪的科幻小说大体还属于西方文化里的新兴事物,但晚清民初的中国人却已经陆陆续续地把它们译介了过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