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翻译的开端:凡尔纳与《八十日环游记》(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这倒不是因为对科幻有什么特别的嗜好,而是因为他们认定科幻小说——当时一般唤作“科学小说”——具有启迪民智的超凡作用。自从梁启超喊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的口号以后,晚清民初的许多知识分子都以翻译外国小说为志业,想要把西方的文明成果传播给中国人。科幻小说显然能满足该要求,毕竟在当时人看来,这一文类不但包含了先进的技术知识,更有崇尚“赛先生”的探索精神,所以才有人说:“今日改良小说,必先更其目的,以为社会圭臬,为旨方妙……然补救之方,必自输入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始。盖中国小说中,全无此三者性质,而此三者,尤为小说全体之关键也。”只有心存文化焦虑,太过急功近利,才会把格外拔高科幻小说的地位:如果直接介绍科学理论大众听不懂,那就用故事给它包装一下。这就走上了“文以载道”的老路,就像鲁迅在翻译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即《从地球到月球》)时也说,科学小说没有单纯的科学知识那么枯燥,趣味性多一点,无需动脑,读着读着,不知不觉中就能破除迷信,培养先进的文化观念。
一般认为,中国人译介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就是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1900年,经世文社刊行了翻译小说《八十日环游记》,作者为房朱力士,译者为薛绍徽。薛绍徽是晚清著名的文人,中国最早的女翻译家,曾参与创立第一所自办女校“女学会”和第一份女报《女学报》,曾编写《外国列女传》系统介绍西方妇女的生活。

中国科幻翻译的开端:凡尔纳与《八十日环游记》


《八十日环游记》的译者薛绍徽《八十日环游记》是薛绍徽和丈夫陈寿彭合作翻译的(一说陈寿彭口述,薛绍徽笔记),但并非由法文本直译,而是转译自英国地理学家桃尔(M.Towel)和邓浮士(N.D.Anvers)的英译本。小说采用了文言文进行翻译,并调整为章回体模式,全书37回,对应原著的37章,回目都是两句七言诗(比如第四回“携毡包两人就道 上火车诸友送行”、第五回“报纸纷纭争赌票 电文紧急捉行人”),算是迎合了当时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主要人物的名字也与今天的通行译法不同,让万能(Jean Passepartout)被叫做“阿荣”,阿乌达(Aouda)被叫做“阿黛”。原著中出现了不少西方的地名、风俗、典故,好在陈寿彭曾游历过英、法、日等国,所以译著中还穿插了相当多的注,比如第十四章写到福格一行人与弗朗西斯·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