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没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制(6)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这段话听起来挺拗口,实际上讲的就是子和伯之间的演变。子的本意原来就是“庶子”,比如说如箕jī子、微子、老子、孔子、庄子、韩非子,他们为什么都叫子?当然了老子、孔子、庄子、韩非子,他们这些子,跟商朝时代的箕jī子、微子还是不一样。箕子、微子那指的就是庶子,他们是从“伯”的主干上生出的枝丫。咱们中国社会始终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不是说从周朝才开始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从炎黄时代开始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了这个家族的主脉,那么嫡亲的弟弟们,以及庶亲的哥哥弟弟们怎么办呢?早晚得分窝出去。这些分窝出去的哥哥弟弟们组成了新的家族,他们会有孩子,孩子还会有孩子,于是这些分窝出来的人,就成为了后代的祖宗了呗,所以叫作“别子为祖”。但是这些“子”们,毕竟是从原家族分离出来的呀,在逻辑上还是要听命于统治正宗家族的族长的。
那么这个正宗家族的族长就是伯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子的分支们越来越多,原来的子也就渐渐的变成伯了。而与原来的伯,关系也就渐渐的疏远了。《礼记.大传》:“五世袒tǎn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jié矣。”这就是市井间中常说的“出五服”的来源。意思是说,亲戚关系到了第六代,就已经彻底终结不存在了。所以你看周朝的那些姬姓诸侯,他们虽然都是出自同一个祖宗,但相互之间攻伐毫不手软呢?因为彼此已经不是亲戚了,出了“五服”了。
说个题外话,说完这个题外话,咱们才能很好的理解老子、孔子、庄子、韩非子等等,他们为什么也被称作子?在战国列国变法之前,咱们中国是氏族社会,而变法之后,则是士族社会。同样都是shi,但这两个字,却是意义上的天翻地覆。出个小标题:
氏族 ≠士族
氏族的族长,无非是伯,或者是子呗。先下个定义昂,战国列国变法,变的到底是什么?咱们一提战国变法,你脑海里浮现的肯定是商鞅变法,什么废井田开阡陌,好像都是一些行政制度。而实际上,战国变法是社会统治者的成分发生改变了。为什么会发生变法?归根结底是经济所有制发生改变了。咱们讲过,氏族社会实际是集体经济,“井田制”嘛。一块地分成九块,中间一块为公田,八户人家耕种完了公田,这才能去种分到自己名下的私田。公田的收入交由族长管理。族长用这个收入,养孤老、搞基础建设、训练族兵。这个时候,社会的统治者就是各家族的子,以及各宗族的伯呗。君主若是任命官员,也多是在这些伯和子之中捡拔;就算君主你不认命我,而这个地方,我们家族,我们宗族,在这个地方已经居住成百上千年了,这个地方的实际统治者就是大小族长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