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未完成的身份建构(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前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文飞在《俄罗文学和俄罗斯民族意识》一文中指出,俄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俄国文学却是单一民族的,因为“俄国文学所制造的话语涂抹和勾销了被称为俄国的一个国家里的非俄罗斯人的诸民族”。
然而,在那个乌克兰民族认同还在萌芽的时代,舍甫琴科从这种密不透风的话语中突围了。1840年,他用乌克兰语写作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科布扎尔》,意为“歌手”。民俗学者们狂热地收集各种方言写成的民歌,近代乌克兰文学的奠基人伊凡·科特利亚列夫斯基用乌克兰语写成了六卷《埃内伊达》,并将这种新的文学带到了第聂伯河两岸。
但实际上,没有办法不去理会俄罗斯人。就在舍甫琴科拿起笔之际,沙俄帝国连续发布了几次对乌克兰语的使用禁令。1863年夏天,禁止在帝国全境内出版任何用“小俄罗斯方言”写成的宗教和教育类作品。当时,正值波兰起义,帝国担心那些“为了实现政治野心”而打着“教化大众”名义的出版物,会动摇乌克兰人民对沙皇的忠心。禁令公布以后,在五年内,乌克兰语出版物的数量就从38种减少到仅存一种,而且,这一禁令在1876年5月成为了永久性法令。
显然,在当时,乌克兰语言被俄罗斯帝国视为乌克兰文化的核心,也是乌克兰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帝国统一和俄罗斯民族的整体性的威胁。帝国的担忧不无道理,在几年之后,乌克兰第二次革命的尝试就开始了,在1917~1920年间先后建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并初步实现了不完全统一。
与此同时,第一部由乌克兰人追溯自己历史的作品出现了,题目叫《乌克兰-罗斯史》,这部作品在阐释乌克兰历史的源头时,强调他们自己的历史是连续的,而不是断裂的。
此后,乌克兰人不断利用能抓到的各种机会,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这些机遇,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以及苏联的建立。苏联时期,为更好地吸纳各种力量,对民族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本土化政策。列宁指出,此前布尔什维克忽视了民族问题。于是,乌克兰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与乌克兰人沟通时使用的是乌克兰语。
在这一时期,对乌克兰语和乌克兰文化的鼓励,和推动乌克兰的民族认同建构,是同时进行的。浦洛基指出,乌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彼得罗·谢列斯特主导了这场建构运动。他将乌克兰爱国主义、对乌克兰历史文化的推崇,以及对社会主义实验的忠诚融为一体。他曾写过一本书,叫《啊,乌克兰,我们的苏维埃故乡》,这是典型的“融合叙事”,乌克兰具有主体性的民族身份被融化在伟大的苏维埃之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