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进化论的关键一步,为什么是在一艘船上完成的?(7)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该实验于“小猎犬号”1836年8月返程途中的最后一站巴西的巴伊亚州展开。
纪录片《达尔文的奋斗:物种进化》(2009)画面。
在“小猎犬号”远航过程中的早期“实验”仍体现了一种质疑心态
达尔文将一些珊瑚放在阳光下,以确定它们是否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一样释放出气体。“有好几次,我把一簇簇珊瑚藻放在阳光底下,它们似乎也释放出了大量气体;真好奇那都是些什么气体。”这让人想起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和贾恩·英根豪斯(Jan Ingen Housz)于18世纪70年代做过的实验,该实验旨在证明处于相似条件下的植物都能产生氧气泡。而达尔文的另外一些实验则显得有些笨拙。他曾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数次把海鬣蜥(marine iguana)扔到“很远处海水退潮后留下的深水池中”,然后观察它是否会回到自己一开始逮到它的地方。(泰然自若的海鬣蜥总是会这样做,而我们知道,当达尔文骑到一只巨大的海龟背上晃来晃去时,海龟也不为所动,此情此景让我们回想起阿尔伯特·韦所画的漫画:骑在巨型甲虫上的达尔文。)
达尔文在“小猎犬号”远航过程中的早期“实验”可能连玩儿带做就完成了,但它们仍体现了一种渴望调查、经验和学习的质疑心态。扔海鬣蜥的达尔文也正是那个敏于察觉任何有趣或不寻常的情况,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思考和观察写满一本本笔记本的达尔文。例如,他不停地抛出捕获浮游生物的网(这比捕捉海鬣蜥来得容易),并惊叹于所得的收获,想象着某天能出乎意料地在遥远的大海上捞上一网甲虫。
人们可能会想,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那些甲虫在广阔的海洋中干什么呢?之后,他会意识到此类平淡无奇的观察结果对于理解地理分布十分重要。另外,达尔文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又采集了一些菌类,它们看上去与家乡的类似。他思忖着这个来自欧洲的物种如何能吸引甲虫,就仿佛此刻恰好有一只甲虫飞来落在他手中的菌类上。与澳大利亚蚁狮的情况一样,“我们由此看出两个遥远国度的同族植物、甲虫之间的相似关系,尽管这两个物种本身是不同的”。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