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译者邹鲁路:从小说家、诗人到戏剧家的福瑟(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现在的福瑟已与第二任妻子分开,至今独居在卑尔根的公寓和乡间峡湾边的小屋。其间福瑟先生已开始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第三次婚姻旅程——他于2011年10月再婚,并在2012年初迎来他生命中的又一个瑰宝:他的小女儿。孩子是福瑟生命中的挚爱。他喜爱的事物还包括欣赏音乐和阅读诗歌。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写作。日常生活中大约一半的时间里,福瑟会与孩子们相处。另一半的时间,福瑟则用来写作。偶尔他会离开卑尔根,去往世界各地出席他剧作的首演、艺术节和作品朗读会。他不喜欢离家旅行,但作为“公众人物”的福瑟需要出现在世人眼前。
这就是作为“普通人”“公众人物”和“写作者”的福瑟的基本人生轨迹。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专注地投向三个层面的福瑟中最为重要的那一个——作为“写作者”的福瑟。我们将一路探寻他自小说与诗歌创作而不断前行并最终踏上戏剧舞台的足迹。
约恩·福瑟
一、 启程: 踏上文学生涯的“写作者”福瑟
自十二岁初探写作起,经过十余年的笔耕不辍,福瑟于1983年出版了他的文学处女作: 长篇小说《红与黑》。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 一个沮丧抑郁的十余岁少年的心路历程。最终主人公选择了自杀,但有关他的生死,小说的结尾并未给出明确的结局。
福瑟这部作品的灵感源于挪威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挪威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塔尔杰依·维萨斯(Tarjei Vesaas,1897—1970)。作为挪威小说家、诗人,其作品大多取材于故乡的山水和人物,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实主义风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维萨斯发表了不少散文诗,是挪威战后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福瑟在写作中所最关注的并非故事情节的铺陈和叙述,而是对主人公外在周边环境的渲染和描摹,对他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展示和呈现,以及福瑟为实现这一创作目的而在文学语言上所做出的探索和实验。很明显,自他创作历程的最初开始,福瑟就踏上了一条与当时挪威文学界占主流地位的社会现实主义传统相背离的道路。此外,死亡(自杀)这个福瑟日后戏剧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亦在这部作品中初现端倪。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