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彬:诗艺、时代与自我形象的演进(1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但纵观全诗,穆旦所要传达的恰恰相反,“历史”并不是正义的——在“历史的这一步”踏出之后的现实图景是:“过去的还想在这里停留,/‘现在’却垄断如一场传染病,/各种饥渴全都要满足,/商人和掮客欢快如美军”。而“将军们正聚起眺望着远方,/这里不过是朝‘未来’的跳板”——“反攻”之后,“将军们”将享有“历史”的荣耀。因此,将“历史”突出恰是一种有力的反讽。
在穆旦194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之中,“历史”是一个高频词:较早时候,情绪虽绝望但并不失从容,愈往后,词频愈密,历史的愤慨愈加强烈:作于1945年的《甘地》中有“痛苦已经够了,屈辱已经够了,历史再不容错误”,《森林之歌》中则有“更有谁知道历史在此走过”(亦作“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再往下,《时感》(1947年3月)中有“多谢你们飞来飞去在我们头顶,/在幕后高谈,折冲,策动;出来组织,/用一挥手表示我们必须去死/而你们一丝不改:说这是历史和革命。”《荒村》(1947年3月)中有“历史已把他们用完”,《饥饿的中国》(1947年8月)中有“历史不曾饶恕他们”,《暴力》(1947年10月)中有“从一个民族的勃起/到一片土地的灰烬,/从历史的不公平的开始/到它反复无终的终极:/每一步都是你的火焰。
”及到1948年8月所作《诗四首》——目前所见穆旦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所作最后一首诗,其中还有“善良的仍旧善良,正义也仍旧流血而死,/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是那集体杀人的人?/这是历史的令人心碎的导演?”凡此,反复书写的是“历史”的不义(“不公平”),从中不难见出穆旦对于现实政治(“历史和革命”)的态度。
“历史的这一步必须踏出”改作“是为了命令也为了爱情”,将“命令”与“爱情”并置,看起来更像是某种轻浮的讽喻,在中国文学的语境之中,与“冲冠一怒为红颜”这等古旧的说法相类。这么处理固然也可说是有将历史戏谑化的效果,但词义终归显得随意、缺乏力度——在这样一首带有主观评判意味的诗里,力度自有其必要性;而结合1940年代中后期的写作态势来看,“历史”被替换——被移出某种内在的写作谱系,终归也是一个遗憾。
《被围者》一诗亦有不少异文,尤其是结尾的处理:
闪电和雨,新的气温和希望
才会来灌注,推倒一切的尊敬:
因为我们已经是被围的一群,
我们翻转,才有新的土地觉醒。
——初版本《穆旦诗集》(1947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