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彬:诗艺、时代与自我形象的演进(16)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没有一个家不在它的手里化为纤粉,
——《穆旦自选诗集》
不难看出,初刊本中多是一般性的或者说含义比较含混的用语,如“要建筑自己的家”“想停留和再停留”之类。“要建筑自己的家”改作“看见一个敌视的我”,与第1章的末行“发见自己的欢快,在毁灭的火焰之中”改作“重新发见自己,在毁灭的火焰之中”有着一致的脉络,“重新发见”与“敌视的我”均外化了穆旦诗中“自己”/“我”这样一个常见的主题。
另一个重要的修改关乎“黑暗”。“死寂的黑暗间”与“两大黑暗间”说不上明显的参差,强作比较,“死寂的-黑暗间”读来节奏有点缓慢,不如“两大-黑暗间”读来更明快。“危险的”一词虽然也包含了主观评判,但终归也只是一个普范性的用法,“不断熄灭”这一表述不然,其中“包含着不断再燃”的含义——熟悉穆旦的同时代人郑敏,从“不断熄灭”之中看到了穆旦全部的人生命运:
设想一个人走在钢索上,从青年到暮年。在索的一端是过去的黑暗,另一端是未来的黑暗:“在过去和未来两大黑暗间”(《三十诞辰有感》,1947年)。黑暗也许是邪恶的,但未来的黑暗是未知的,因此孕育着希望、幻想、猜疑,充满了忐忑的心跳。而诗人“以不断熄灭的/现在,举起了泥土,思想和荣耀”(同上诗)。关键在于现在的“不断熄灭”,包含着不断再燃,否则,怎么能不断举起?这就是诗人的道路,走在熄灭和再燃的钢索上。绝望是深沉的:“而在每一刻的崩溃上,看见一个敌视的我,/枉然的挚爱和守卫,只有跟着向下碎落,/没有钢铁和巨石不在它的手里化为纤粉。”(同上诗)然而诗人毕竟走了下去,在这条充满危险和不安的钢索上,直到突然颓然倒下(1977年),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走近未来,未来对他将永远是迷人的“黑暗”。[24]
郑敏所抓住的关键词是“黑暗”。纵观穆旦的诗歌写作,“黑暗”可说是一个比“希望”“历史”更为突出的高频词。较多的诗篇是在其自然义上使用,即白天/黑夜、光明/黑暗之类,但包含隐喻义的诗篇也不在少数,如《诗》(即《诗八章》/《诗八首》)中有“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静静地,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文聚》,1942年);《祈神二章》中有“在我们黑暗的孤独里有一线微光//这一线微光使我们留恋黑暗/这一线微光给我们幻象的骚扰/在黎明确定我们的虚无以前”(《文聚》,1945年);《隐现》中有“为什么那一切发光的领我来到绝顶的黑暗, /坐在山岗上让我静静地哭泣。 ”(《华声》,1945年)《森林之魅》中有“我要把你领过黑暗的门径”(《穆旦诗集》,1947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