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阿城《威尼斯日记》(7)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其间有顷馀水泊,俗谓之月陂,形似偃月,故以名之。
对此,阿城击节赞叹:古人最是这闲笔好,令文章一下荡开。
他自己的文章,也是这样好。试举一例:
大乱里总是有小静。“文化大革命”时去东北长春,武斗的枪炮声中却听得见附近一扇窗被风吹得一开一合,自得其乐。几个人躲在二楼互相聊初恋,叮的一声,流弹打在窗子的铁杆上,折下来钻进朋友的脑袋里。因为太突然,脑含着子弹的朋友又说了一两句话才死掉。
那时我们的胡子还没有长硬。
先来一个抽象判断:“大乱中有小静”。马上转入具体经验:时间是“文革”,地点是东北长春,人物是我和几个朋友,大场景是武斗枪炮,小场景是一栋建筑,内容是大家聊起初恋。
阿城只用四个长短句,就迅速勾勒出一幅“大乱小静”的温馨故事画面:从苍茫的时空,聚焦到“文革”年代东北长春一栋建筑的二楼里,还自带背景音效,“武斗的枪炮声”,“窗被风吹得一开一合,自得其乐”,多像一个荡气回肠的电影长镜头。
随后“叮的一声”,开启了沉重的时刻,画风突变,“乐”急转直下,变成了“哀乐”。“流弹打在窗子的铁杆上”,“折下来”,“钻进朋友的脑袋里”——这里三帧慢动作特写,把一个决定性瞬间,拆解成三个肉眼可见的零件,复现子弹的运行轨迹。随即补上一个短句:“因为太突然”,缓一缓节奏,才若无其事地终结死亡:“脑含着子弹的朋友又说了一两句话才死掉”。
最令人叫绝是结尾:“那时我们的胡子还没有长硬。”这样不动声色的闲笔,悠远地荡开,把一种青春的错愕、回顾的悲凉,写得淋漓尽致。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最后一节: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还令我想到痖弦名诗《如歌的行板》。开篇先是许多“必要”(法国诗人艾吕雅有部诗集就叫《生活之必要》):温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等等二十种场景,最后收尾:
而既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
世界老这样总这样:——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
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其实都是“主旨 故事 闲笔”的模式。阿城先亮主旨,再细写故事,最后转闲笔;痖弦是故事起头,夹以闲笔,结尾回归主旨。殊途,然而同归,一样的举重若轻。
阿城写文章的秘诀:
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后而来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人世亦如此,无时无刻不聪明会叫人厌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