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故我“在”(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吃的哲学》,[荷]安玛丽·摩尔著,冯小旦译,密涅瓦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
“承认他者就是承认饥饿,
承认对方就是愿意给予。”
与其他哲学人类学家一样,列维纳斯对那些消解个体性的社会学图式表示怀疑。他写道,人类主体“不是通过它对整体的参照、通过它在一个体系中的位置来定义的,而是从其自身出发来定义的”。然而,列维纳斯思想中的主体并不是无端冒出的。列维纳斯明确地关注了“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从自身出发这一事实,等同于分离。”一个人成为主体的方式是将自身与母亲分离。母亲首先怀上并生下了她的婴儿,然后继续给婴儿哺乳。
因此,主体在后来的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面孔都有一种令其宽慰的光芒,尤其是那些女性的面孔,她们让他重新想起了属于母亲的主体:“面孔的舒适感给人安宁……原先始于女性面孔的温柔,能够使已经经历分离的存在重新想起它自己。”在主体与他的母亲分离之前,他们的关系一直是一种非语言的滋养关系,或者用列维纳斯的话说,是第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与对话者的关系,而是与女性他异性的关系。这种他异性位于语言之外的另一个层面,绝不代表一种被删节的、结巴的、仍然是初级的语言”。母亲喂养她的孩子时,提供的营养保证了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欣喜的。“在毫无效用的情况下,在纯粹损失的情况中,无偿地享受其中,不涉及任何其他东西,纯粹地耗费——这就是人。”
电影《冬天的故事》剧照。
阿伦特认为,吃分散了对那些更有价值的努力的注意力;对梅洛-庞蒂来说,吃是认知的一个先决条件,无关紧要;约纳斯认为,吃是一种保证生命存续的活动,更高尚的追求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与此相反,列维纳斯非常珍视吃。对他来说,吃是人类能够在“毫无效用”和“无涉他物”的前提下享受的东西。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终极的道德行为是放弃这种快乐,将自己的食物提供给陌生人。这就是列维纳斯伦理学的核心场景:我坐在桌前,一个有需要的陌生人敲门,而我打开门,看着陌生人的眼睛。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我认识到对方既是我的他者,同时也是相似的人。这就会促使伦理主体邀请陌生人进来,并给他提供食物。“承认他者就是承认饥饿,承认对方就是愿意给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